当前位置首页 > 龙岩市> 正文

【金奖背后的故事】红色筑梦 科技扶贫——专访第四届中国驴子跨栏赛跑“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果蔬卫士”团队|梦之旅|果蔬|卫士

2018-11-08 龙岩市 梦之旅   果蔬   卫士

10月13日,在建南大礼堂进行的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58进5的争夺赛中,“果蔬卫士”团队作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三支队伍之一,展示出了厦大学子将创业梦想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的激昂风采,并一举拿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最高分。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都在这一刻化作了胜利的果实,“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谱写人生华章”的声音回响在每一个“果蔬卫士”成员的心头。

从校赛开始,“果蔬卫士”就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大赛金奖,这其中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大赛结束后,团队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我们分享了属于这支团队的“双创”故事。

潜心钻研出成果

“果蔬卫士”团队来到漳州长泰农村合作社考察芭乐保鲜情况。

项目负责人贾玉龙博士师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陈清西教授,陈清西教授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同时也是我国多个著名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顾问。在他的指导下,“果蔬卫士”团队历经多年攻关,自主研发了天然提取物果蔬保鲜配方和常温保鲜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掌握了先进的常温保鲜核心技术,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做出了贡献。

博士生创业,是课题,是事业,更是理想。贾玉龙和我们讲述了自己求学过程中与果蔬保鲜剂结下的不解之缘。2011年,陈清西教授带领贾玉龙等人来到了一个福州闽侯县合作方的果蔬种植基地。他们了解到,在果蔬采摘后的诸多环节中频频出现腐损问题。怎么更好的实现果蔬保鲜,降低腐损率将是该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陈清西教授历时整整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天然熊果中能够提取多种活性物质,并能够对果蔬的保鲜产生一定作用。项目团队基于此项技术,通过大量果蔬测试持续改进,不断调整,才终于有了“果蔬卫士”20余种系列产品。正是这种将科研注入情感的态度,促使着贾玉龙在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立足于农业领域的需求,致力于以小产品打开大市场,为科挤扶贫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齐心协力筑双创

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大力号召,在学校的支持下,上下一心、积极备战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领导亲下实验室挖掘项目,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制订相关政策保障项目经费,寻求校友支持加快项目落地。可以说从项目挖掘、孵化到落地,学院都一直是团队背后最坚实的力量。陈清西教授积极推荐贾玉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比赛,并请学院大力协助团队进行各种人才的招募。很快,一支由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管理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等多个学院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逐渐成型,这群充满青春活力的90后一同踏上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征程。

集训期间,带队老师与大家同吃同住,以身作则严肃纪律,每天都在高效率地对项目打磨改进。为了比赛,集训教室嘉庚五508机房每晚都灯火通明,假期和休息早已被大家抛之脑后。参赛项目组在组长谢火木和副组长黄宇霞老师带领下精心安排了数十位专家为团队进行项目辅导,引进资源帮忙对接客户、项目。团队广泛听取专家老师的意见,利用午休时间虚心学习往届优秀项目的视频录像,团队每一个人都以高度紧绷的状态备战国赛。在国赛集训的20天里,修改PPT多达150稿,反复斟酌演讲稿100余次,团队负责路演的同学们,也经过了近百回的演练不辞辛苦,精益求精,为的就是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展示出我们厦大团队最好的风采。

当然,“果蔬卫士”的夺金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备赛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很多问题,时间就是首先出现的最大敌人,大家都有很多的工作、学习和科研的压力,并且不同学科做事风格、思维模式和科研习惯差异也很大,不过队员们早早就达成了一种默契,争论是好事,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能帮助更多的农户,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讨。“我们有商业计划组的4人英杰会,也有跑市场的8人众,更有在龙岩下乡相互依靠的百香果兄弟。记得我在江西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对接活动的过程中,有一次在井冈山上,因为酷暑和休息不好,我在山上呕吐不止,却依然坚持走完了行程中每一家农户。在瑞金和当地乡镇洽谈好合作意向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当地乡村和农户对接了解实际情况,差点赶不上回厦门的火车。国赛的最后阶段,李孟浩同学在重感冒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熬夜打磨路演的稿件。”说到这里贾玉龙哽咽了。可能这就是“果蔬卫士”,一支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的队伍。就如贾玉龙所说的:“一时的是非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爬起来,继续坚强地走下去,‘果蔬卫士’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 

科技扶贫为初心

“果蔬卫士”团队与福建长汀县伯湖村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约。

自2013年11月,大大大大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国各地都在为精准扶贫出谋划策。此次“互联网+”大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也是与精准扶贫息息相关,它主要是通过创新创业项目,为红色老区、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带来一些帮助与改变。“果蔬卫士”团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学校参赛项目组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访了福建、江西、广西等8省(自治区)54个县市,与农户进行了实际对接,将产品从实验室带到最需要的田间地头,真真切切地解决了当地农民们的燃眉之急。参赛项目组精心组织各类对接活动,组长谢火木、副组长黄宇霞等多位老师亲自带领团队去农村对接。

实地调研期间,项目组带队老师和团队成员们不畏舟车劳顿,不怕条件艰苦,面对着种种困难和恶劣环境不退缩、不放弃,靠的就是那股创新扶贫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有追求青春梦、创业梦、中国梦的坚定信念。成员们纷纷表示对接活动让人终身难忘,在偏远山区调研中大家克服了很多困难,“几位老师和团队的很多人都因长时间的山路行驶感到不适,车颠簸地开了一路,大家吐了一路,却也咬着牙挺了一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或者中途放弃……”当回忆起这些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又自豪的神采。“果蔬卫士”团队就是带着这种不畏艰苦、敢于挑战、团结一心的精神,在参赛项目组老师的带领下,实现了超出预期的成果。截至2018年9月,“果蔬卫士”覆盖的贫困人数达5790人,有效帮助困难农户实现增收。

在问到为何选择将科技创业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相结合的时候,贾玉龙非常激动的说道:“在我博士生期间的课题调研过程中,见过太多因为保鲜不当造成的‘丰产易丰收难’的案例。团队中很多成员都来自贫困地区,他们都曾亲眼目睹过丰年的收获烂在地里的悲剧,都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通过‘果蔬卫士’项目,真正为农民带来帮助,通过减少果蔬腐败,提高农户们的经济收入,切实地为农民、为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脚踏实地的做到一些事情。这是我们作为厦大学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贾玉龙回忆道:“2018年7月,团队的李孟浩和曹思敏同学参加了参赛项目组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广西对接活动,来到了广西钦州大寺镇。广西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当地村民广泛种植荔枝。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受丰收的喜悦,就遭受到了腐损问题的沉重打击。因为没有成熟的保鲜手段,短短几天时间,竟有40吨荔枝烂在了果农们辛苦耕耘的土地里。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农村不胜枚举。或许这就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创业者们了解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需要什么,让我们去思考高校象牙塔里的科技成果,如何能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点什么。只有真正接触生活,才有可能用科技改变生活。” 

“这是一个好的起点,并不是终点,不忘初心,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永远行动着”贾玉龙目光灼灼,坚定地说。大赛的佳绩这对于“果蔬卫士”团队和贾玉龙来说即是一次鼓舞更是一次鞭策。未来,相信“果蔬卫士”一定会砥砺前行,以红色希望点亮中国乡村,用科技成果反哺祖国大地。

(宣传部学生记者 王舒雅、欧阳霞 唐宇婷)

采访手记:

在采访的最后,团队负责人也有对学弟学妹的寄语,他引用这次“互联网+”大赛的口号“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希望学弟学妹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走出学校,调研社会需求,真正做一些从大众角度出发,服务于社会的好项目。或许我们在过程中会遇到挫折,但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挫折来到我们面前,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我们每一位厦大人都应当“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项目介绍:

“果蔬卫士-科技扶贫 保鲜致富”项目团队—

所属高校:厦门大学

指导老师:生命科学学院陈清西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江子扬老师、人文学院党委副大大黄宇霞老师、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张晴老师、生命科学学院石艳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勤副教授;

团队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博士贾玉龙;

团队成员: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孟浩、2016级本科生陈竑屹、2017级本科生刘豫青、2017级本科生沈嘉祺、2017级硕士生李琛、2017级硕士生周媛、2016级本科生吴惠燊、2016级本科生程思慧;环境与生态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洋杨;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曹思敏;药学院2015级本科生胡梦怡;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晓莹、2015级本科生潘奇莉、2017级硕士生郑琳倩、2018级硕士生钟雅娜、2016级本科生柯梦馨;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江楠;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林凌霜。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