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约有600万犹太人、数百万苏联和波兰公民、20万吉普赛人在纳粹集中营里惨遭杀害。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德国要进行这种大规模屠杀呢?如此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政策为什么能在拥有6000万人口的国家通行无阻呢?

有一种理论认为,纳粹德国把大屠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来获取了民众的支持,这个外衣叫作“优生学”。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曾屠杀110万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优生学的历史:从传统观念到“政治武器”

所谓优生学,就是人类通过主动淘汰劣等遗传因素,保留优质后代以加强延续的理论。这个理论并非新生事物,在中外历史上都非常悠久。比如,春秋时期的《左传》就记载“男女同性(姓),其生不蕃”。翻译过来,就是男女如果姓氏相同,血缘关系较近,其后代延续也会更困难。因此,应该通过疏远血缘来加强生育。这说明古代中国就已有了早期的优生观念。

西方同样如此。能征善战的斯巴达仅靠25万人口就能称霸整个希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优生传统。据《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斯巴达人会通过严格的选择和训练来保证后代强大。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斯巴达军队

为此他们不但要求每个男人接受军事管理,还对女性进行体格训练,包括跑步、摔跤、标枪等项目。他们甚至连男女结合的年龄都有严格规定,男性在30岁左右,而女性在18至20岁。

不仅如此,这些精壮异性结合所生下的婴儿还要由长老先行检查,如果有明显缺陷,或是体格不达标,都被遗弃到“弃婴谷”。可以说,斯巴达人为了实现优生几乎达到了那个时代想象力的极限,在生育的各个环节都有细致有效的优生手段。这使得斯巴达人拥有了远超其他国家的单兵素质,斯巴达军队也经常以少胜多。

遗憾的是,尽管人们非常重视生育,产生了大量关于优生的知识,但古代优生学并没有成为类似天文学、数学那样的科学。因为当时的人们大多通过生育来总结经验,缺乏足够的知识来解释优生现象。因此,优生知识只是通过箴言或者民谚形式记录,被融入传统的生育观念流传下来。

基因的发现,为优生学插上了“科学的翅膀”

20世纪的一项新发现彻底改变了优生学,这就是基因(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通过基因,人们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操纵遗传规律来加速人类的进化,基因的发现让优生学有了科学解释和实践手段。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基因的发现为优生学插上了“科学”翅膀

这与我们往常所理解的“从科学技术”的逻辑不同,一般科学研究是先发现一个理论,基于这个理论,人们慢慢再发展技术并应用推广。而优生学刚好相反,先有了上千年的应用,其原理才被人发现。

这就造成了各种乱像,所有优化人类遗传因子的技术都能和基因理论扯上边,很多做法都急着披上“科学理论”的外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时,很多欧美国家都提出了“种族净化论”,认为西欧属于“优良种群”。为了避免优良基因被稀释,他们大幅度限制东欧和南欧的“劣等种族”移民,并开展“优生运动”。比如,美国就曾为了“净化种族”,在1907年开始对穷人、少数民族和新移民进行长时间绝育,只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就有6万多人被强制绝育。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美国优生学宣传海报

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纳粹德国提出“种族卫生理论”。这个理论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普罗兹提出的,要求要像清理个人卫生一样对种族遗传进行净化,创造出更加“健康纯净”的德意志民族。

于是纳粹进行了大规模的绝育行动,从1933年开始,先后颁布了《遗传病后裔防治法》和《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对患有遗传病的人进行强制绝育,同时禁止犹太人与德意志或雅利安人结合。此后,绝育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用到了不同政见者身上,优生学开始成为纳粹党人的政治武器。

到了1938年,绝育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净化德国”的需要,于是他们开始鼓吹遗传缺陷的人是“没有价值的生命”,把绝育升级为“安乐死”。那时候的宣传海报甚至写着:“一个遗传缺陷患者一生将耗费社会6000万马克,其中也包括你的钱。”在这期间,40万人被绝育,25万人被执行安乐死。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净化德国”的宣传海报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大灾难的序曲。当德国上下陷入狂热,纳粹“一不做二不休”,提出“犹太血统本身就是一种遗传缺陷”,进而实施大规模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

所以,一开始,优生政策只是小范围的绝育,但纳粹德国的推波助澜下,过度强调“科学”和“理性”使优生学成为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武器。

既然纳粹德国已经覆灭,优生学也随之消失了吗?事实上,优生学非但没有随着纳粹消失,反而更为广泛地应用。现代优生学已经成了研究人类保育优育的普遍理论,很多人平常生活都会用到。

比如夫妻结婚要孩子,进行婚检、孕检,避免下一代的遗传缺陷;产前咨询、胎教、试管婴儿等优生技术手段都成了深受千万宝爸宝妈的欢迎的“大热门”。

很多国家甚至把优生定为国策,比如日本在1948年以法律形式推行优生学,经过40年左右的实践,日本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明显超过了中国同龄青少年,改变了因身材矮小被称“倭人”的历史。

争议:科学和伦理之争

当然,直到现在优生学的许多做法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强行给遗传病患者做绝育、打掉有遗传缺陷的胎儿甚至直接编辑胎儿基因等等。客观来看,这些做法有可能提高人类种群的“基因健康”,避免了存在缺陷的基因和病症沿着人类血脉延续,人类基因库和人类种群也将因此更加强大和长久。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人类探索优生的同时,也剥夺了这些人最基本的生命权、生育权。

这个历史上支持纳粹大屠杀的理论,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被广为应用

引起巨大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

关于优生学的争论,本质上是科学和伦理之争,即人类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科学技术,甚至牺牲少部分人的基本权利来去实现科学理性的有益结果。

表面上看,用少部分人的基本权利换取人类整体的进步非常划算,更别说这部分人还是本身有缺陷,甚至无法正常体验生活的人。然而这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逻辑预设,就是:我们可以无视甚至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换取多数人的利益,如果这种交换一旦失去限制,就很容易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甚至沦为多数群体对少数群体的消灭或者屠杀。

当然,科学和伦理之争也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总之,科学无好坏,就看怎么用了。

参考文献1.《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2.《政治学》亚里士多德3.《第三帝国内幕》阿尔贝特.施佩尔4.《优生学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梁尚华

本文作者:卡卡读书(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54952362292070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