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历史人物】宋氏先达——宋黻

【历史人物】宋氏先达——宋黻


宋黻(1420—1473),字景章,明前期进士,祖居溪聚村,晚年移居莱阳城里,是莱阳大诗人宋琬的五世祖。

宋黻天资聪敏,赋性坚定,言行有度。15岁时考取秀才,30岁中举人。明天顺四年(1460),宋黻40岁时才得中进士,大器晚成。授官之前,宋黻在户部观政(实习),领旨去辽东劳军,拒遗赠却宴请,秉公处事,不与监军总戎等高官苟且谋私,赢得了官兵交口称赞。回京后,初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丁内艰(母亲去世守孝三年)。服除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清肃简约,七年如一。多次奉旨巡查居庸关等地的边关防务,严厉而务实,训练必精,后来大同突发战警,赖以无虞,居民安宁无恐怖。

在朝中,宋黻见识过人,直言敢谏。有一年大饥荒,饥民开始涌入京城,米价腾贵,居民恐慌,大臣们纷纷议论荒政之策和赈济之法,扬汤止沸。而宋黻却建言严惩奸商恶人及贪官污吏,停止营造,节省冗费,上下修省,便可釜底抽薪,用之果然。有一年,荆襄发生暴乱,大臣建议调集边防军进剿并充实京城,宋黻建言兵贵精不贵多,四方之士(使者)在京,调兵入都,虚实示人,与国无益,然后条陈备边四事,均被朝廷采纳,颇救时益国。

在大同期间,一次发生了妖僧惑众事件,从者数千人,事情紧急,巡抚欲派兵镇压,宋黻当时正巡按其地,力主不可。事件平息之后,只惩治了几名闹事的魁首,其他趋从的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一次,有一家柴姓兄弟七人遭仇人诬陷,均被以盗匪杀人之名判了死刑,狱禁之中有四人已经病瘟而死,其他三人喊冤。宋黻觉得案情可疑,不辞辛劳,严加勘察,终于为七兄弟洗雪了冤情。有一次,一位富人偏信继妻谗言状告前子不孝,宋黻看罢诉状即下令拿问后妻之子上堂审问,终得实情,告状的富人吓得逃跑了,称赞道:“宋御史能洞见人腹中事。”宋黻爱民如子、判断高明的事迹不枚胜举。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宋黻50岁升任浙江按察使副使,三年为政,勤敏廉明,洁操如一,门庭清肃,人不敢干以私。先为德清县的死刑犯沈寿洗雪了冤情,获得减刑,后将刑部曲意轻判的杭州军人妻杀夫案,改判为死刑。其用法平当如此,甚获时人好评。成化九年(1473),宋黻以背疽病故于任上,终年53岁,归葬于溪聚祖茔。

宋黻早年为秀才时,人才魁梧,清肃俭约,性格坚毅不挠,同辈曾夸奖他:“景章他日出仕必廉洁敢死。”宋黻说:“是不可以常品料,必珠玉满前,鼎镬(油锅)在侧,斯时始见真廉敢死。”豪情溢于言表。为官之后,宋黻曾说:“官犹妇女,惟正而烈,虽鬼神莫敢欺侮,况人乎?”其为人有操执,颇具孟夫子之大丈夫气概。宋黻还天性笃孝,六岁时祖母去世,就颇知孝礼,跟随大人哀哭,服丧如仪。临终时,父亲年过九十尚在世。宋黻对儿子宋孟清说:“为父一生宦游,对父母养生送死有缺,愧疚之心拳拳,目不能瞑。”古人以移孝为忠相尚,宋黻可谓达人。《山东通志》和康熙、民国《莱阳县志》均有《宋副使黻传》,虽然文字不多,但称颂有加,称其为明季莱阳先达。

明初百余年,莱阳人口稀少,民生凋弊,文教荒疏已久,科举不振,唯宋黻为最早博高第者。民国《莱阳县志》中的《宋廉访(宋琬)墓志》载:“明初无举进士者,自公高祖浙江副使讳黻者始。”宋黻生前一直勤于教学,激励后进,莱阳学风由此大振,因此后世又有“莱阳科名发于宋黻”之说。自宋黻移居莱阳城里后,其家诗书传承,积德善庆。四世孙宋应亨中崇祯进士,五世孙宋璜、宋琬也成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称,家业大兴。宋氏遂成为莱阳世家大族,闻名海内。

(作者:莱阳/赵松枝)

本文作者:内刊主编(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56857988402433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