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宜阳之战,秦武王对韩国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再无劲韩之名

在战国中前期,韩国虽然不像魏国,齐国,秦国那样强大,但也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素有“劲韩”之名。韩昭侯时期,任用申不害在韩国施行变法,“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推行"法"治、"术"治,十五年间使韩国“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的国力也因此达到鼎盛。

宜阳之战,秦武王对韩国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再无劲韩之名

韩国的劲韩之名,除了因为申不害变法使韩国的国力强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韩国坐拥当时最大的铁矿山——宜阳铁山。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术的发展进步,铁质兵器逐渐取代了旧式的青铜兵器,在硬度和韧性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成为战场的主力装备,铁矿石也因此成为各国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韩国拥有宜阳铁山,等于坐拥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自给还是外售,都能为韩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在当时就有“天下强攻劲弩,皆出于韩”的说法。

除此之外,宜阳还是韩国的西部重镇,早在公元前453年,韩、魏、赵三分晋时,韩国开国君主韩康子,便开始营建宜阳,并定都于此,直到后来韩国灭掉郑国后,才迁都于新郑,宜阳从此成为韩国西部重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版之塞”。经过数代的经营发展,宜阳城逐渐成为《战国策》中说的:“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的重要军事要塞。韩昭侯之后,经列国的数次侵吞蚕食,韩国国土逐渐减少,领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南阳、新郑,而宜阳正是联结三地的枢纽,对韩国至关重要。

宜阳之战,秦武王对韩国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再无劲韩之名

正因为如此,在得知秦武王发兵攻韩之后,韩国上下抵抗的决心异常坚决,反倒是秦国内部反对的声音比较强烈。秦国智囊严君樗里子曾经对秦武王说:"王之伐韩,欲取宜阳以通三川之道。然而宜阳路远而险,劳师费财,魏赵必出兵助韩,因此,此事断然不可。" 但为了完成"下兵三川,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图霸业,秦武王与丞相甘茂,决心力排众议,全力攻克宜阳。

宜阳之战,秦武王对韩国的一次致命打击,从此再无劲韩之名

宜阳之战耗时五月,无论对于秦国还是韩国,都是十分艰难的苦战,最终,大破韩国援军公叔婴于宜阳城下,然后乘胜攻占宜阳,斩杀韩军六万,占领了韩国的西部命脉之地,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劲韩”之名。随后,秦军又渡黄河夺取武遂,打通了进兵二周的通道,当然也为秦武王举鼎而亡的悲剧埋下伏笔。

本文作者:玉山千春画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3630555189089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