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脖子上挂满铜钱的四川男子。这算不算赤裸裸的炫富?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一位男子正对着镜头憨厚地笑着,他的左侧台阶上坐着他的孩子。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双手持桨的水手。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正在吃黄瓜的普通妇女。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正在水井旁打水的居民。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放学的孩子们,正在好奇地看着外国摄影师甘博(Sidney.David.Gamble)。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糖炒栗子,是我国京津一带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传统小吃。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可以推知,糖炒栗子原本是北宋汴京的炒菜专家李和所创。后来,北宋灭亡,家破业敝的李和便带着炒栗的绝技流落燕山。之后,南宋的使者北上议和时,李和的后裔还特意将糖炒栗子献给使者食用。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在街头凉棚吃饭的普通百姓。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乘坐木船的工作者。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四川绵阳市的两名劳工,二人正在路边生火做饭。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北京城墙下一名男子正推着婴儿车散步。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做饭的老人,那时的国人普遍瘦骨嶙峋。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被称为“中国一绝”的河南开封斗鸡。对此,曾有一副对联如此写道,“一喷一醒再接再厉,威武庄严宁死不屈”。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湖北宜昌路边的剃头匠正在客人剃头、掏耳朵。需要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的剃头匠不仅仅只是剃头而已。总而言之,一个合格的剃头匠必须具备十六样行业技巧:梳头、编发、剃头、刮脸、捏、拿、捶、按、掏耳朵、剪鼻毛、剔、染头发、接骨、活血、舒筋、梳补。故而,经过一个合格的剃头匠的处理后,客人不仅会面目一新,而且头部、肩部等各个部分都会十分舒适。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四川的普通农户正在打谷。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观看童子军野炊的群众。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正在裹脚的妇女。

老照片:1917—1919,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两名玩鹰的北京男子。

本文作者:夜泊枫桥了(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67143049648589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