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市> 正文

中央环保督察“扫射”过半省份 地方政府从“工作不力”到造武王称圣明假

2017-08-01 莆田市
(原标题:中央环保督察“扫射”过半省份地方政府从“工作不力”到造假)

愈发严苛的中央环保督察,这次将利剑抵向咽喉更深处——政府造假问题。

近日陆续公布的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披露,天津两区在空气监测站周围“水洗保洁”,湖南对五矿集团等大企业“不敢管、不愿管”,湘潭市乡两级政府为包庇当地龙头企业弄虚作假。

这样密集的造假披露,在前两批督察里尚属罕见。

1政府为包庇龙头企业弄虚作假

中央环保督察已进行到第三批,从2015年底河北试点开始,第一批督察8省,第二批7省,近日陆续公布的第三批反馈意见,涉及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8省市。

本次披露的一些问题让人瞠目结舌。

有为了数据好看弄虚作假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武清区治霾“走捷径”,专门研究出台了空气质量监测站周边的大气环境保障方案,在监测站周边采取“功利性措施”,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保洁次数。

有包庇当地企业的。湖南省湘潭碱业公司长期超标排放,但湘潭、湘乡两级政府为了让这一龙头企业通过环保备案,出具虚假证明文件。

有为了应付环保督察的。天津市静海区水务局编造会议纪要和工作台账,被督察组指“影响十分恶劣”。

2督察触及政商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一年多来,中央环保督察每一批的反馈意见均引发高度关注。第二批反馈意见时,察时局曾注意到,中央环保督察已极少使用“有关部门”等模糊说法,罕见地直接批评了省级政府部门。一名参与过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的工作人员对察时局说,第二批督察反馈问题更具体、责任部门更明确。

梳理第三批公布的8省反馈意见不难发现,点名省级部门已不算“大事”。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触及更深层次的政府造假问题。

政府为何造假?不仅由于政绩观导向偏差,更本质的是政商关系问题。

第三批督察反馈意见反映出,多地政府为包庇企业,还出台“土政策”、干预环境监管执法。

例如,虽然国务院已明确2015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福建省莆田市政府2016年仍然出台“无检查周”和“下限执行处罚”政策。

湖南省株洲荷塘区委、区政府2014年制定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限制环保等部门执法检查,并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重在促进整改,原则上首次不予处罚”。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多次由县财政出资为老干妈遵义分公司建治污设施,并且明确限制环保部门对该企业开展环境执法检查。

反馈意见指出,湖南省对大型企业环境问题“不敢管、不愿管”。2013年以来,五矿集团下属企业累计有数十起环境违法行为没有依法查处,使得企业“店大欺客”,长期违法违规。

3各地已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实,到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各地对督察已不打“无准备之仗”。

察时局梳理公开资料发现,第三批督察中,至少贵州、湖南两省成立了省级的“领导小组”。贵州在督察组入驻不久,随即成立迎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湖南省印发《配合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总体工作方案》,成立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这些小组均由省委大大、省长挂帅。

在市县层面,各地政府和部门的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小组更不胜枚举。

地方为中央环保督察做准备的另一方式是开展省级环保督察。以四川为例,从去年至今,四川省已经把各市州督察一遍,在全国率先做到省级督察全覆盖。今年最后几个月,四川省预计将迎来中央环保督察。

各地对自身环境问题并非不掌握。某地一名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对察时局介绍,中央环保督察组来之前,当地就做过排查。如果能借助中央环保督察,把很久以来沉积的问题解决,也算是非常成功。

即将开展的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预计将覆盖前三批督察“剩下”的省份。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通报等近期重大事件看,环保督察的力度似只增不减。文/程思炜

(原标题:中央环保督察“扫射”过半省份地方政府从“工作不力”到造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