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市> 正文

终极螃蟹大战改革开放40年福建闽清发展成就综述

原标题:梅花香自闽清来——改革开放40年福建闽清发展成就综述

拼接照片:这是闽清县江滨生态公园附近的楼盘和景观。这里生态优美,道路通达(无人机10月16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10月26日电(王永刚 王雄)10月的闽清,秋风送爽,气候怡人。连日来,“礼乐文化周暨纪念陈旸诞辰950周年活动”正在这里陆续上演。北宋时期,陈祥道所著《礼书》、陈旸所著《乐书》,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礼乐文化文献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陈祥道和陈旸兄弟均出生于闽清县宣政里漈上,也就是现在的云龙乡际上村,其中,陈旸在民间被尊称为“乐圣”。

一场文化盛事刷爆了小城居民的朋友圈。打响“礼乐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自信,借此提高闽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旅游业和工农业发展,亦是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闽清添砖加瓦。

位于福建东部的闽清县简称“梅”,地处闽江中下游,距福建省会福州约50公里。改革开放40年来,闽清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抓住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上演了一幕“山乡巨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7943万元,增至2017年的166.2亿元,年均增长12.6%;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676万元,增至2017年的17.3亿元,增长255倍。

40年磨一剑,不等不靠的闽清人自信进取,奋勇争先,终于砺得梅花香。

交通先行激活经济发展一盘棋

闽清是典型的山区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地少,自古交通不畅,有“水通路不通”之说。古时候,梅邑人多是翻山越岭来到闽江口,再坐船南来北往。改革开放初期,闽清县域内交通状况依然十分落后:路况差、等级低,交通网络不通畅,行车经常遇到断头路;乡村土路多,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闽清大桥还没有修建,去福州只能坐船,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福州台江码头。”在闽江边长大的闽清县东桥镇大溪村党支部大大刘文武回忆说,改革开放以前,谈及闽清,人们都觉得这是一块被交通限制了发展的地方。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十五”计划以来,闽清县委县政府对交通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逐年增多,交通状况也逐年得到改善。2010年,闽清县主要村道全部实现硬化,总长达400多公里。

这是夜色中福银高速闽清梅溪出入口(10月25日凌晨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2014年9月28日,福银高速公路梅溪互通口通车,标志着闽清县公路发展步入了新起点。2015年12月,京台高速闽清段通车,两条高速公路贯通后,闽清先后开设了四个互通口。近年来,“合福”“京台”两条高速铁路相继修通且穿越了闽清,增设了闽清高铁北站,使闽清构建形成了“一纵一横两铁三高四幅射”的立体“大交通”新格局,从而由县道到省道、再到国道乃至高速公路,又从“普铁”跨进“高铁时代”,让闽清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县之路越走越宽广。

“现在去福州太方便了,坐动车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10月21日,记者碰到刚从福州坐高铁回到闽清北站的许明云,他说,以前走国道去福州至少要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从闽清北到福州的高铁每天有十几趟,票价只需23元,想什么时候去福州都很方便。

“这十多年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梅溪互通口建设项目。”闽清县交通局局长池建开说,梅溪互通口从2013年2月动工到2014年10月前正式通车,只用了18个月工期,提前6个月竣工,创下了“闽清速度”。在他看来,梅溪互通口让闽清真正融入了福州城市“半小时经济圈”,也让梅溪新城区位优势更加突显。

外出求学的学生,在外打拼的游子,都切切实实感受着高铁和高速带给他们的便捷。而速度,带来的却不仅仅是出行的便捷,人们不仅可以走出去,也有更多的商机被引进来。

奋勇争先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在福建欣享悦实业有限公司,创新创意产品瓷板画引人关注。图为一名游客用手机拍摄瓷板画上的花朵(10月20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可产生负氧离子的薄胎瓷贴面多功能桌和鼠标垫,有助于孩子们更加集中精神去学习;瓷板画跟茶桌结合后,既有装饰效果又可以直接加热烧水……闽清县的传统陶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走进位于闽清县白樟镇的福建欣享悦实业有限公司,一幅幅工艺精湛的瓷板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目前我们公司有三类瓷板画均属创新产品,包括用于家居装饰的釉上系列和用于户外文化景墙的釉下系列,以及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功能的科技瓷系列。”欣享悦董事长陈福波说,过去他们生产的是建筑陶瓷,后来全面转向科技瓷和文化瓷领域,成功转型升级。以前,市场上一块面积0.36平方米的普通瓷砖只能卖几十元,欣享悦生产的同样面积的瓷板画能卖逾千元。

闽清陶瓷制造历史悠久,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闽清陶瓷业经过改革、改制、内联外引,使得全县55条现代化建陶生产线,主要设备引进技术占70%以上,以豪业陶瓷等领先的规上企业,生产出与世界媲美的三大系列、一千多个品种的陶质、瓷质砖。2017年,闽清县陶瓷出口总额达到3.5亿元,现已成为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业的强力支撑。当前,闽清正处在从“追赶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的重要关口,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加快产业集聚,打造特色标识,用好新支点撬动新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一致共识和生动实践。

近年来,闽清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先后引进中建海峡、大莲电瓷等项目,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4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大关,已形成了特色陶瓷、绿色建筑、表业箱包、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白金工业园区、东桥表业园、中建(福建)绿色产业园“三大园区平台”的基本格局。

这是中建(福建)绿色产业园区全景(无人机10月20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说实话,从区位上看,在闽清投资兴业并没有太大优势,工人也不大好招,但县领导想干事想发展的决心打动了我们。”福州小神龙表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铨说,小神龙表业由他父亲林祥平在深圳一手创办,其生产的石英机芯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2007年,小神龙响应闽清县“回归工程”的号召,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并率先入驻东桥万国钟表城,引领了一大批在外地从事表业的乡亲陆续把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搬”回闽清。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白金工业园区是闽清县实施“大园区”战略的重中之重项目,在几任闽清县委县政府班子的领导下,总共投入6亿多元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入驻企业逐年增加,人气渐旺,逐渐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园区共入驻企业86家,其中有礼恩电缆、民天食品、浩通管业等一批优质企业,已投产企业46家,2017年实现产值66.2亿元,税收达到7543万元。

“闽清的区位不占优势,但软服务一流。”这是礼恩电缆执行董事林国辉对闽清营商环境的评价。礼恩电缆2015年11月落户闽清,占地面积68亩,总投资4亿元,于2016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7年7月正式投产。“从征地到投产,办理相关手续非常顺利,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林国辉说。

改革与开放共鸣,激情与创业交响。据统计,2017年闽清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2亿元,比1978年增长678倍;其中,工业固投3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9%。

绿色发展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闽清七叠温泉景区游客如织,风景秀丽的优美生态和高山温泉的无穷魅力,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七叠温泉位于闽清县塔庄镇斜洋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温泉出水口海拔400余米,是福建省内已开发的海拔最高的温泉。“山绿,水美,生态优,这是吸引我开发七叠温泉的动力。“福建豪业七叠温泉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豪说,景区占地580亩,是一处集洗浴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会议培训、商务接待、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胜地。

在朱祥豪看来,绿色生态是闽清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是对的。他说,“每天客人都络绎不绝。”

作为中国温泉之乡、福建省森林城市——闽清开发旅游项目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强旅游”战略取得突破:恒大足球特色小镇、青马部落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中国瓷天下旅游、雄江创客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七叠温泉获评国家四星级温泉企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增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数据显示,闽清县旅游观光业发展势头喜人,去年接待游客120.7万人次,增长27.5%。

绵绵青山,曾是闽清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高速路网和高铁的形成,养在深闺的闽清山水,成了“金山银山”。乡村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新引擎。

在闽清县白河江村,橄榄迎来采收期。一名女工正在采摘橄榄(10月20日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闽清盛产橄榄,是知名的橄榄产区。走在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漫山遍野的橄榄树,就像一幅波浪起伏的绿色画卷。这里生产的甜橄榄,口感清香酥脆、肉质细嫩、嚼之无渣、回味甘甜,深受广东、上海、天津和省内莆田、闽南一带客户喜欢。

“现在还没有开始大规模采摘,但白河江的橄榄已被预订一空了,金树银树都不如橄榄树。”闽清县鑫河江橄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孟亮说,白河江自然村有300多人口,去年总收入5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最高一户年收入达508万元。

绿色开发,绿色发展,是要求,也是共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闽清一直在努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改燃降耗,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中建绿色建筑产业园落地生根,方兴未艾;新引进的金沙华润风电、上莲风电等一批风电项目,更是让闽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正逐步成为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呵护山清、水绿、城美、天蓝的生态大环境,闽清数十年来努力作为,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闽清恒久的骄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平方米,5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占比87.5%,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过上“推窗见绿”“走出家门进公园”的幸福生活。

生态美,百姓富。闽清以“绿”为底色铺就生态发展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闽清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3486人,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分别比1978年增长87倍、124倍,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傲雪迎霜,凌寒飘香,五翼向心,爱我闽清”,这是梅邑人特有的“梅花精神”。“梅花精神”正在激励着闽清的干部群众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同心同力把闽清建设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新闽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