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市> 正文

乡镇学校交不起电费 校长:为迎接评估仓鼠特技飞天欠债搞建设

(原标题:挤!挤!挤!“航母小学”出现)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当下教育领域呼声尤甚。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还不够均衡,父母让孩子上好学的强烈愿望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好学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异化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8年1月4日,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宏图村小学学生在课间打篮球王全超/摄

“航母小学”出现,根源在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一年招生800多人,一个年级有18个班;午饭时间食堂坐不下,学生不得不分时分批进餐;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校门口拥挤不堪……这是半月谈记者在重庆市荣昌区棠香小学看到的一幕。几年来,该学校学生规模从2000余人迅速增长到超5000人,成为当地小学中的“巨型航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荣昌城区适龄入学儿童人数高速增长,还有不少乡镇居民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区接受教育,造成现有城区小学容量不足,一些学校被迫“超负荷运行”,安全压力陡增。在荣昌区教委主任郭永雄看来,“航母小学”出现的根源在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我们前年就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但教师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班额偏大等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还要继续整改。”郭永雄说,荣昌区正在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即将新增8所优质中小学,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在福建厦门,岛内一套20世纪80年代的“老破小”学区房,单价超过每平方米6万元。为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岛外家长争相将孩子送到岛内读书……每到中小学升学季,类似厦门市岛内、岛外学校“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就在全国各地上演。这样的校际差异,是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表现,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除了解决城区学校“挤”,也要让农村学校摆脱“弱”。长期以来,体艺教育一直是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短板。当下,在一些农村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音体美课程由语数老师兼任的现象依然普遍,使音体美课程难以正常开展,影响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

民革重庆垫江工委主任徐鹏建议,教育部门在每年教师招录分配时,要着重考虑农村学校专职教师的分配情况,让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教学工作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赢得家长的认同来留住学生,促进教育均衡。

部分地区财力捉襟见肘:“学校穷得连电费都交不起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们学校负债到什么程度呢,从5月份起就交不起电费了……”

重庆一所乡镇学校校长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区县2017年底刚刚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当时为了迎接国家督导评估,学校花大力气搞了大建设,现在硬件提了上来,但还欠着不少包工头的钱。”这位校长透露,因教育均衡创建而负债的学校还不止一两个,“有的学校连教师出差补贴都发不出来了,老师们有怨气也没办法”。

记者在中西部地区调研了解到,义务教育均衡需要长期的财政投入,这给地方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财政带来较大压力。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3年以上,且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就意味着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还不算完,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才有可能达到优质均衡。

地处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庆市黔江区,自2013年以来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连年保持在8亿元以上,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例达20%。“每5块钱中就有1块钱花在教育事业上,我们真的是下大力气了。”黔江区委大大余长明说,2016年黔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后,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力度不减,2017年又增加了1个多亿。

“目前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刚刚达到或正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但由于教育历史欠账较多、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离优质均衡还有较大差距。”有教育专家指出,不管是学校硬件设施改造,还是师资软件提升,都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一些地方政府囿于财力有限,难以持续加大投入,有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走向优质均衡,提升教育发展内涵是关键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据记者了解,基层在这四方面的现实情况均不容乐观。保障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顺利转轨,需要综合施策。

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整体优化。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机制(如学区、教育集团、学校托管等),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共享优质资源,同时实现硬件和软件双提升。

为了优化当地教育资源配置,福建厦门实施“名校出岛”建设,鼓励通过办分校、兼并、托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通过推进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等项目建设,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辐射”。

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教育专家认为,创建优质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仅靠教育部门难当大任,必须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调度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合力办教育,建立健全促进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改进教育教学,构建新型学习生态。广西南宁三中副校长李杰认为,构建基于教育实际的新型学习生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持之以恒才能实现“聚变效应”。用“系统论”破解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逐步建立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学校的办学效能,还需引进科学的、先进的、可操作的、能持续的教改方案,对学校进行综合改革。

更加注重义务教育内涵发展,以质量助均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提出,内涵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性实践,推动学校整体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优质学校。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的建设,提升教育的文化品性和人文意蕴,避免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

注重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把人作为“真实的生命体”。记者了解到,很多乡村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脱离农村”的思想。事实上,真正好的乡村教育是要保留学生身上属于农村的淳朴特质,不能割裂他们对农村的情怀。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成为全面而有个性的人,这才是教育本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