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市>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宝档案之觐天宝匣 几张对比图带你感受厦门的芳华变迁

(文/蔡丽; 所有老照片由紫日先生提供)早在1957年,厦门火车站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在当时只有简单的站房,直到1979年铁道部批准扩建厦门新站房(如照片所示),83年投入使用。

如今,厦门站占地面积约7.36万平方米,现设有5个站台5座站台、8个站台面和9条股道。主站房是一座外形如白鹭展翅的白色钢结构建筑,既有厦门滨海城市的风貌特色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改革伊始,厦门恢复与外界的交流。当时鹭江道一带,轮船都停泊在和平码头,铁路从火车站到铁路公园再一直延伸至此。到了晚上,码头一带仍灯火通明,能看见大船进进出出,还能听见装卸货的声音,很有生活的味道。

1996年以后,厦门对鹭江道重新进行规划和改造,保留和平码头、厦鼓轮渡码头和内河客运码头。此外还拓展了堤岸,道路拓宽44米,建设了观景平台和观海长廊,扩大了海滨公园,建设地下通道形成公共交通枢纽。在这里一带,不仅可以看到厦门一等邮局、鹭江宾馆等古典建筑,也可以看到很多现代高楼建筑。同时,鹭江道也已成为“夜厦门”观景点必去之一。

和平码头以前是厦门的主要港口,但因面积有限,改革开放初期,厦门便开始规划湖里东渡片区,并于1982年建成东渡码头一、二号泊位。

建港口是厦门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战略。目前,厦门港的海域面积已达275平方公里,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10个港区组成。2017年全年的吞吐量达1038万标箱,居世界第14位。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厦禾路十分拥挤。当时这里的道路很窄,大概不到10米,每到上下班潮的时候必堵;于是当时有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仁宫。

1993年厦禾路拓宽。可以说是厦门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规模拆迁和旧城改造,照片中的位置是早期的思明路口处。当时,美仁宫附近的道路两边都是老牌的工业区,因改造集体外迁,比如造船厂、古龙罐头厂、厦工集团…”

现在的厦禾路非常壮观,路面随便也30米宽,而且还是“上下两层(BRT+路面)”,交通通行十分便利。

这个位置以前叫做思北路口,老地名称浮屿。

图中右边这栋楼原来是叫消闲别墅,做过机械工会(民国期)、星洲理发厅、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

现今这里是思明北路与厦禾路交汇处的十字路口一带,多称为“思北路口”。

原来那栋楼变成十字路口的绿化带,往来双向通车便利,思北路口也成为了厦门新老城区的分界线。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围海造田,筼筜港湾处修建了一条长达1700米的海堤,从此变成了封闭的内湖。随着经济的发展,环湖周边的人口和工厂大量增加,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导致污染严重。

如今,经过不懈的治理,湖区生态平衡已逐渐恢复,离去的白鹭又在湖面旋翔,基本实现了“治理筼筜湖,保护西海域”的目标。筼筜湖、白鹭洲一带也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厦门的“城市名片”。

而作为厦门最古老的商业街区,中山路至今拥有无法复制和取代的地位。

建立初期的厦门中山路有13米宽,是当时厦门最宽的一条路。现如今从现在的厦门市公安局一直延伸到鹭江宾馆,全长1270米,宽19米,道路两边的骑楼建筑十分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