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漳州市> 正文

汕头临港经济区这世无不老泉盘棋局如何“落子”?

2017-06-06 漳州市
(原标题:汕头临港经济区这盘棋局如何“落子”?)

《汕头市临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近日汕头“迎接高铁时代暨对策临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研讨会”上首次公开,并接受专家咨询、论证。

汕头临港经济区的范围、发展的重点产业也可从此次规划中得以“窥探”。其中,构建“五港联动、港产融合、四带延伸、圈层拓展”的港口经济圈发展格局,成为汕头临港经济区的一大特色布局。

汕头“因港而兴”,汕头港也成为粤东乃至泛珠地区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背景下,汕头临港经济区这盘棋局将如何“落子”?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沈丛升

120平方公里规划港口及集疏运体系

港口,作为“城市资源补给站”以及与世界连接的第一站,地位极其重要。在物流体系中,相比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航运成本最低。正所谓,港口强,则意味着物流成本低,经济发展后劲足。

汕头因港而兴,在早期具有相当的优势。上世纪30年代,汕头港货物吞吐量全国第三,进港商船排起长队。

但后来,汕头港的发展渐渐落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深圳、广州、厦门等地纷纷建设深水港时,汕头却由于资金等原因没能建好大型泊位,错失发展良机。

随着汕头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以及汕头市将港口建设列为“头号工程”,汕头港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机遇。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部署,对接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围绕交通枢纽谋划经济布局,充分发挥海港的综合优势,推动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汕头高新区两大平台的联动,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基础,推进汕头市“蓝色崛起”——临港经济区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

临港经济区顾名思义就是依托港口发展经济。

汕头临港经济区的规划范围120平方公里,包含汕头市濠江区的广澳街道、达濠街道、马滘街道、滨海街道,以及汕头市潮阳区的海门镇。

目前,汕头正着力建设广澳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2万吨级石化码头和10万吨级散货码头,加快推进广澳港区第三期工程,并加快完善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建设。

随着珠池港区业务转移至广澳港区,临港经济区(含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港口吞吐量将占汕头港的75%左右。预计至2020年,临港经济区港口吞吐量将达到7500万吨,到2025年将达到10500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15000万吨。

“五港联动”扩展临港经济区腹地

好的航运中心,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货来了,有船能去目的地,这需要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路等硬体设施;其次是能为船、船员、对外的贸易提供服务,港口依托的城市需拥有强大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体功能。

汕头市濠江区发规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分析,临港经济区在发展中是有许多因素需要克服的,“先是航线问题,目前汕头正在建设的10万吨级港口正在逐步改善目前停靠汕头港成本过高的问题,深圳招商局的进驻也被期待改善航线不足的现状。”

该负责人称,汕头临港经济区发展,腹地问题十分重要。除了依托广澳港区和海门港,时速350公里广汕沿海高铁延伸到汕头和疏港铁路规划建设也将改善广澳港区铁路运输不足的弊端。

“广澳港区具有良好的水深和建港条件,是粤东港口群的中心枢纽港,距离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和厦深铁路潮汕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约50公里。随着广梅汕铁路、汕头港疏港铁路、汕汕铁路、潮汕环线高速等区域通道逐步完善,广澳港区发展腹地不断拓展。临港经济区要围绕广澳港区、海门港区、南山湾轨道枢纽、濠江轨道枢纽和国际海缆登陆站5大枢纽港谋划经济发展。”该负责人说。

有专家提到,随着交通体系的完备,给临港经济区带来的就是人才,人才就会带来技术和团队,未来临港经济区的优势会愈发明显。

实现港区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承担起4个定位,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合作示范区”“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广东临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生态宜居湾区新城”。

根据定位,临港经济区未来将发展什么产业?

记者从规划中了解到,规划建议,围绕“五港联动”,引导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端资源高效集聚,以港口经济产业链为支撑,依托“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实现港区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双港双区一城”的生态型、组团式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初步确定围绕临港经济区现有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聚链、展链、补链”行动,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构建五大区域长程产业链。

规划中提到,临港经济区要优化发展港口物流业。也就是,重点发展大型的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运输船,完善大宗物资中转功能,巩固并拓展新兴市场。培育大型现代海洋运输与物流企业集团,依托港口基础和保税区优势,加快珠池港区的国际物流业务逐步转移至广澳港区,推进汕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广澳物流园、粤电LNG接收站和粤东粮食产业园等一批港口物流重大项目建设。

而在珠三角的产业共建方面,将以海洋科技、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重点突出对海洋产业、海洋企业的引进力度,利用珠三角地区企业创新资源外溢的契机,共建新兴产业平台,引导新产品、新环节、新技术等在临港经济区进行产业化和实体化,推动珠三角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高端现代服务企业相关服务外包环节落户经济区,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加快汕头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从周边主导产业的发展来说,绝对不能出现同质化竞争,应该与深圳、惠州、漳州等地的产业区分开来,依托潮汕特色产业形成自身优势。”汕头市濠江区发规局相关负责人说。

中科院创新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也有自己的看法:“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在市场经济之下,应该要遵循市场的规则,市场不认同的话,产业也发展不起来,产业有自主选择的特性。我建议学习广东自贸区的经验,可以设置产业的负面清单,杜绝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发展,当然,也可以设置正面清单,通过引导、激励一些产业发展来形成当地特色产业。”

厦门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其友则认为,高铁的连接将带来产业和技术人才,汕头临港经济区要主动做好对接,产业要进一步谋划布局,与周边的产业互补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为区域间合作带来多层级机遇

以日本京阪神城市群为例,神户是京阪神城市群主要贸易中心和工业中心,背山面海的临海地区是其都市发展的主要区域。神户利用临港优势,发展物流经济。通过港口合作,打造日本第一大港,沿湾修筑海空联港高速公路,整合大阪湾沿岸海港、空港等重大物流设施,共同打造亚洲国际物流圈。

此次临港经济区的规划,也是为区域间的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

规划中提到,临港经济区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峡西岸经济区、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汕头保税区等战略平台的交汇地,具有多重政策叠加的优势。

“在市域范围内,临港经济区与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汕头市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战略平台。”规划如此分析道。

省政府参事陈鸿宇告诉记者,三大平台是汕头振兴发展的“主引擎”,与整个汕头经济发展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三大平台不仅是汕头振兴发展的驱动力,甚至可以带动整个汕潮揭地区发展。

此外,临港经济区还可以利用其港口物流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市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规划中提到,像与潮阳、潮南、澄海的服装、玩具等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合作开展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整体优化,可以鼓励临港经济区内的信息和物流服务平台与特色企业开展供应商和供应渠道整合等服务,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快速响应供应链。

临港经济区的发展,也将推动以广澳港区为核心整合粤东港口群发展,同时推进汕潮揭三市在港口规划发展、重大功能布局、口岸开放协调、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制定、通关便利化等领域的协调互动。

工业地产成汕头临港经济区发展特色亮点

《汕头市临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对汕头市临港经济区产业生态圈进行了布局:积极推进海陆统筹发展,按照“港产城融合、圈层辐射带动”的思路,在临港经济区重点布局核心圈、配套圈和辐射圈三大圈层产业,通过核心圈辐射带动其他三大圈层,形成互动发展新格局。

29项重点项目也在规划中列出,包括中海信创新产业城,世纪互联-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中国移动等大数据中心信息产业创新项目,比亚迪云轨项目的轨道交通装备园都在其中。

记者观察发现,工业地产成为临港经济区发展一大特色亮点。临港经济区中的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就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地产模式”,规划占地面积约2000亩,主要包含了产业功能区和配套功能区。区别于房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通过在项目地块上建造标准的厂房、研发中心、配套服务等设施后,进行已确定的产业主题类企业招商引进,并提供通用厂房、专用厂房、特种厂房和研发楼、写字楼、商业配套等各类产业用房,以及“可定制”的服务,将成为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原标题:汕头临港经济区这盘棋局如何“落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