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龙岩市> 正文

龙岩新罗成立生特种兵对攻态执法中队 闯出生态护航发展新路子

原标题:“生态卫士”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龙岩新罗区大池镇成立生态执法中队,闯出生态护航发展新路子

“干事业,关键在队伍。”在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就有这样一支雷厉风行、甘于奉献、群众信赖的队伍——大池生态执法中队。中队队员们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生态卫士”。

他们24小时全天候执勤,全年坚守在岗位上,时刻守护着大池的绿水青山。如今,大池的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空气更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也在广大大池群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为破解基层环境执法力量弱、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慢等困境,大池镇党委、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敢试、大胆闯”,探索出一条生态护航发展新路子,在生态环保战役中大显身手,得到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充分肯定。

数据显示,大池镇生态执法中队成立以来,直接参与查处各类环保问题580余起,推动当地养殖场关闭拆除42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由原来20余万头大幅度下降到如今的不足8万头,推动企业和养殖场提升改造120多家,大池镇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压倒性态势。

1成立生态执法中队有效打击违法行为

大池是龙岩市新罗区传统的养猪大镇,但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一段时间以来,黄潭河流域(大池段)河水常年“黑臭水”,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这些问题在2015年11月大池生态执法中队成立后,开始逐步得到解决。大池镇在新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生态执法中队,中队主要负责查处辖区内的污染问题,对环境违法案例进行调查、取证,依法上报区环保局实施行政处罚等。

万事开头难。执法中队成立之初,为摸清大池镇污染情况,镇党政领导以身作则,和中队队员一起,爬山沟,钻丛林,蹚河道,摸清每个破坏环境的违法点,建立台账,绘制出精细的河道水系分布图、大池养猪场分布图和水质重要指标变化趋势图,进行挂图作战。中队还参照公安110“出警”的方式,将原先工作日、工作时间段巡查的模式,改为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巡查,做到执法全天候全时段;同时制定执行出警快速反应机制,设置生态110环境举报热线,接到环境问题举报5分钟内整装出发,30分钟内赶到现场查处,以迅雷之势,及时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大池镇党委大大蔡艺勇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生态执法中队的工作已走上正轨,在建设美丽宜居大池、改善和提升大池镇环境的各项工作中大展神威,成为大池生态环保工作的中坚力量。

2塑造荣誉感使命感锻造“环境执法利刃”

导报记者了解到,大池镇生态执法中队共有队员10名。为锻造这支“执法利刃”,大池镇在物资保障上加大投入,为队员们配备了盾牌、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装备。

在队伍荣誉感建设上,大池镇更是用心经营,塑造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全体队员把大池生态环境改善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主动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高强度连续作战,全天保持战斗状态开展值班巡查,凌晨三四点,泉深密林处,队员的身影无处不在。在春节、中秋节等团圆佳节,队员们仍然坚守岗位。对于违法案件的查处,队员们铁面无私、依法依规处置,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和线索,第一时间将情况发到干部群里,镇领导带头不打招呼,不讲情说情,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态度,讲原则、不徇私的执法程序,熔炼成“爱岗位、守纪律、讲廉洁、严执法、勇创新”。这就是执法中队的“队魂”。正是在这队魂的鼓舞和感召下,中队锻造成镇里的“环境执法利刃”,成为大池打好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的王牌。

队伍成立以来,获得省市区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赞誉,大池镇生态环保攻坚战役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二。广大的大池群众也高度赞赏生态中队取得的成绩,热情地称呼他们为“生态卫士”。

3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精准打击涉污企业

几年来,大池镇积极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群众路线”,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丽大池。正是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生态110热线成为大池生态中队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眼线”。

一个清冷的凌晨4点半,群众拨通了生态“110”热线,举报某家塑料米厂正在偷偷转运掩埋废渣。池金龙、张远虑两名队员立即赶赴现场,那辆装满废渣的车辆刚出厂大门就被拦截下来。正是群众主动举报危害环境的行为,才让生态执法中队“神兵天降”,实施“精准打击”,令涉污的企业业主和养殖户成为过街老鼠,不敢轻易触碰违法排污的高压线。

如今的大池,山清水秀。当地养猪户老吴告诉导报记者,在“生态110”机制影响下,“倒逼”养殖户提高环保意识,自己的猪场就多次被生态执法中队“关照”,一个指标不达标,天天盯着你。为此,2017年5月,在镇政府鼓励引导下,养殖场业主们自发成立了“民间养猪合作社”,并组建“民间护水队”,成员都是镇里的养殖户,现有队员48名。

据了解,这个“民间护水队”日常经费,是由合作社的每家猪场按照面积每平方米缴纳1块钱提供。平日里,“民间护水队”的养殖户互相监督,主动参与到环境违法排污大巡查活动以及夜间河道巡查中。有时,这些养殖户还会“组团”外出,考察养殖废水如何治理,以及学习养猪污水源头“零排放”的先进养猪模式。

“要养猪就要上环保”、“猪场改造要实现达标排放、零排放”等生态环保意识,已在养殖户群体中达成共识。一旦环保有问题,群众第一时间就会拨打“生态110”,立马就能得到解决。

4“河长制”治理模式成为生态保护机制

河长守黄潭,碧水映大池。“河长制”综合治理模式,是黄潭河(大池段)流域水质好转的制度保障,不仅促进“生态110”机制不断深化完善,更是成为大池山清水秀的另一个生态“保护机制”。

导报记者在黄潭河(大池段)流域河畔看到,河边立有一张公示牌上,上面有所有河长的监督手机号码。村民一旦发现污染河水行为,除了拨打“生态110”外,还能与河长们直接取得联系,举报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

工作人员介绍,镇里的每条河流都专门设置总河长、河道警长、各村河段长,还建立专用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7人,并建立村级河道巡查制度,一周一巡查、巡查有记录、记录有汇总、汇总有上报。在“生态110”和“河长制”两个强大的生态治理机制下,黄潭河(大池段)水质明显改善,成功脱了“劣五类”帽子,目前稳定在三类水平,河水20多年来又再次出现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色。

为了进一步加强日常环保巡查,大池镇还设立了河道专管员,平均每日清理河道垃圾约1.3吨。大池镇还针对主要污染源,以生猪养殖业治理、鼓励群众主动拆除养殖场和加强企业污染治理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并针对现有产生的污染,规划建设大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1402.03万元,保证河道治理成效不反弹。在农村垃圾整治工作上,大池镇探索镇、村、群众三级联动、集镇农村垃圾分级处理,即群众垃圾入桶,村级保洁员垃圾进池,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公司(雅邦公司)负责垃圾清运的机制,有效保证集镇农村垃圾及时有效处理。

5整治生猪养殖污染生态修复实现双赢

今年以来,大池镇以壮士断腕的气势,重拳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共拆除关闭养猪场12.3万平方米,有效减栏3.6万余头,继续保持养殖业污染整治高压态势。同时,在全市首个创造性提出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已拆除猪场进行生态修复,仅今年以来,就投入近400万元资金,发动群众对已拆除猪场、蓄污池进行生态修复,将污染源变成了可耕作的农地,实现消除面源污染和增加耕作土地的双赢。

导报记者在大池首个“无猪村”大东村看到,经过生态修复,村庄内房前屋后拆除的废弃猪圈,如今都换了新颜,成为种上了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的土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该村村主任吴江龙表示,得益于镇里的好政策,村里有近3万平米土地复垦为农田,如今,村里的水变清了,河里有鱼了,空气质量变好了,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村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大池镇镇长陈观连说,今年,镇里共对391亩被拆除的猪场,进行土壤修复整治。同时,为了鼓励群众的转产转岗,镇里也提出了鼓励政策,比如鼓励养殖户转产饲养小龙虾、搞特色种植,进一步引导群众加快转产转岗,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种养殖业,形成长效机制,守卫大池的绿水青山。

导报记者 吴鹏波 李大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