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读史小记:赵·虞卿之憾

读史小记:赵·虞卿之憾

(图片来自网络)

长平之战,两强碰撞,王侯将相,各自登场,悲壮结局令人扼腕而叹。在历史的角落有个陌生的名字,他的建议曾经可以改写这一切,他就是虞卿,赵之上卿。

大战之初,秦赵相互试探,赵虽有小败,但无伤大体。此时,赵对于两国之间即将来临大战的性质、规模还未有清醒准确的认识。在朝堂对答中,虞卿坚决反对大臣楼昌直接向秦求和的建议,点明这是一场战略对决,秦国有备而来,定不会轻易放弃。他建议赵王应该不惜重金珍宝,游说楚、魏两国,赵国使臣要在楚、魏造足声势,形成广结合纵的态势,对秦形成压迫,然后再与秦议和,才能获得足够的谈判砝码,争取最大可能,退可合纵抗秦,进可消解大战。

读史小记:赵·虞卿之憾

(图片来自网络)

欲进先退,智者之见。但赵孝成王没有采纳虞卿建议,仓促之间派郑朱出使秦国,未谈之前尽失气势。若无庙堂之算,必有败亡之祸。赵国求和,秦国正中下怀,看清了赵国底牌:一是内部战略准备不足,多有动摇之心,经不起持久之战;二是外部并无坚定同盟伙伴,援手不足,秦可以专注于单挑;三是此时赵王既比不上赵武灵王之雄烈,也无赵惠文王从谏如流之度,内部纷争必是早晚之事。

当时,齐、楚皆已为秦所弱,秦赵角力牵动天下格局。诸侯各国云集咸阳,名为祝贺秦军获胜,实为观察秦赵战局进展。郑朱本为和平而来,却成为了秦破解赵之合纵的最佳工具,点燃了长平大战的导火索。秦相范睢大宴诸侯使者,将郑朱求和公之于众,大肆渲染,并拒绝了赵国的停战建议,既羞辱了赵国,也震慑了各国。一个自己都无抵抗之心的国家,如何寻求共同抗秦的盟友呢?长平之战未开,赵国已经孤立于天下。日后在关键时刻,齐国不愿卖粮,魏、韩等三晋手足一兵未发,也在情理之中了。

风云际会,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虞卿就像是赵国的屈原,虽有运筹之策,然无明主之决,这是虞卿的遗憾,也是赵国的遗憾。

读史小记:赵·虞卿之憾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云水映青山(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76598008774708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