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前面连续更新了两篇关于高仙芝的文章,相信大家对这位大帅哥有了一定的印象。今天,咱继续聊唐史小文系列,说说安史之乱爆发后的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安禄山最终还是打了李隆基一个大嘴巴:反了。说来也搞笑,安禄山宣布起兵的时候,李隆基正在华清池泡温泉。唐朝的皇族、贵族、士族都喜欢泡温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西安附近参观过华清池,唐朝时期的池子还摆在那,足见当时泡温泉有多么盛行,不知道日本泡温泉的习惯是不是从唐朝学的,这个问题值得考证一下,不过,今天的主题却不是这个,咱们言归正传。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温泉

起初,李隆基听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还是不敢相信,但面对前线的一封又一封告急呈报,他又不得不信。仓促之间,他回到了长安,赶紧召集宰相班子开会,研究对付安禄山的策略。这时候最高兴的大概就是杨国忠了,这厮洋洋得意:“瞧,我就说安禄山要反,皇上还不信。”这是多么高明的未卜先知之术啊,值得夸耀一番,但当李隆基问起应敌之策时,杨国忠却哑口无言,一个无赖,连点儿军事常识都没有,还能指望他能够力挽狂澜?正当大家焦虑之时,京城来了一个狠角色:封常清。不管咋说,毕竟是在西域真刀真枪立过不少功劳的将领,听听他的意见,总是专业得多。恰好,封常清此时来京汇报工作。那就别犹豫了,接见吧。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李隆基与杨玉环

封常清安慰李隆基道:“如今天下太平已久,百姓不愿意看到战火,臣这就去东都洛阳,打开府库,招兵买马,率军渡河迎战,不出几日,定将安禄山的首级献于陛下。”这话听起来还挺来劲,李隆基非常高兴,当即升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也就是顶安禄山的班。可是,封常清虽然身经百战,这次,他真的是牛皮吹太大了,风太大真的容易闪到腰,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为了保险起见,李隆基紧急将西域的名将高仙芝调入内地平叛,任副帅,皇子李琬为元帅。这么安排,一般是惯例,皇子出征,代表皇帝,说是元帅,实际上掌权的是副帅。封常清也紧急赶赴洛阳招兵买马,准备在洛阳建立防线,抵御安禄山。十天之内,洛阳招募新兵六万,由封常清统领,长安招募新兵十一万,由高仙芝统领。掰着指头算一算,手上一下子就有了十七万大军,比安禄山的十五万还多出两万来,李隆基喜出望外。可是,战争不是比数字大小,要真是比数字大小,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名将了。不过,不管咋说,数字表面还是很喜人的。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封常清

不久,高仙芝率领着这支临时凑起来的大军出发了,这次,带了五万人,陪他一起出征的,还有一位宦官——边令诚。宦官监军的恶例,在唐朝应该始于玄宗时期。对于这个问题,《通典》是这样记载的:

隋末或以御史监军,大唐亦然,时有其职,非常官也。开元二十年后,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

意思很明确,隋朝末年的时候,开始用御史监军,唐朝的时候遵循隋制,也延续了御史监军的传统,但不是常设官,打仗的时候临时派遣。开元二十年之后,监军使就由中官代替。所谓中官,就是宦官的别称。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宦官监军就是从李隆基开始的。这些宦官进入军队后作威作福,完全压制指挥官,外行指挥内行,造成军队战斗力的大幅度下滑,可以说,这是一个弊政。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宦官监军

其实,说起来,这位边令诚还算得上是高仙芝的“伯乐”。这位宦官可能是个监军专业户,深得皇帝的信任,高仙芝在西域之时,边令诚对其非常欣赏,多次向皇帝请功表彰,可以说,高仙芝能够位列封疆,边令诚绝对功不可没。但是,时过境迁,不知为何,高仙芝就得罪了这位宦官老兄,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安禄山率领骑兵一路南下,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也不能怪别人,李隆基野心膨胀,把全国的武装力量几乎都放到了边境,用于对付周围的民族和势力,扩张唐朝的生存空间,而内地几乎是空壳,形成了这么一种外重内轻的模式。以安禄山之凶悍,一入中土肯定如入无人之境。最先倒霉的是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这哥们大概是唐朝最短命的节度使,刚刚上任一个月就一命呜呼。表面上看是领导重视,火线提干,实际上,变成了火线送死。安禄山很快攻破陈留郡,城内守军还能喘气的几乎都被俘虏了,不巧的是,安禄山正好在城内看到了自己儿子被杀的告示。于是痛哭流涕,下令将这些俘虏全部诛杀,安禄山的儿子明明是李隆基在长安杀的,人要倒霉,放屁都砸脚后跟。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兵败如山倒

很快,安禄山就来到了武牢关,驻守在这里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在皇帝面前拍胸脯的封常清,还有他手下新募的六万新兵。双方一开战,封常清就兵败如山倒,这不奇怪,一些出身市井的新兵,未经过任何军事训练,怎么可能打得过安禄山手底下那帮身经百战的老兵。安禄山手底下的兵,一直在跟契丹、奚部落等强悍的游牧民族打仗,个个杀人如麻。面对封常清的新兵,还不是狼入羊群。封常清率领残兵一路败退到洛阳,组织兵力再次抵抗,一败再败,最终,无奈逃离了洛阳。这时候,距离他向皇帝吹牛还不到一个月,如今,可是尝尽了苦头。

眼见安禄山的兵峰势不可挡,封常清率领部分残兵一路溃退到了陕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陕县一带。在这里,他遇到了在此布防的老上司——高仙芝。二人经过商议,觉得陕郡无险可守,以目前手上的兵力,实在难以抵挡安禄山的冲击,于是决定率兵撤回潼关,利用地形继续抵抗。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洛阳几乎被毁

高仙芝一声令下,这帮出身市井的新兵就表现出了极其符合自身气质的行为模式:闹哄哄,毫无秩序可言,撤退如战败,一路狂奔。高仙芝手底下就是这么一帮水货,再高明的将领估计也没办法。不管怎样,先修筑城防工事重要,专业的毕竟是专业的,高仙芝带着这帮庸才居然短时间内真的修筑出一道漂亮的防线。安禄山抵达后,安营扎寨,不敢轻易攻击。可是,杀死高仙芝的屠刀却不是来自安禄山,而是来自身边。

没错,很多朋友读到这里估计已经猜到了,正是那位监军的宦官边令诚,他出手便是杀招,狠狠地奏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一本:封常清夸大贼势,动摇军心;高仙芝没有诏令,擅自撤退,放弃陕郡数百里土地,还盗卖军粮和陛下给部队的赏赐。如此颠倒黑白的奏本,简直是漏洞百出,要真的想查,很快就能查个水落石出,可是,李隆基选择了听信宦官之言,压根不听辩解。一纸诏令,两名身经百战的大将被斩于阵前,大敌当前,诛杀大将,不知道李隆基到底是怎么想的,简直是自毁长城。

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李隆基崇信宦官、自毁长城

帅哥陨落

此时,最高兴的当然是安禄山,没了高仙芝指挥,这帮乌合之众哪里还有什么战力可言。所以,有人说,李隆基是昏君,我不太认同这种过于武断的言论,但就此事而言,李隆基绝对昏君无疑。一代名将,没有死于敌人的刀剑,而是死于小人的流言,实在是令人惋惜。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说到这里,下期接着聊。

如有赐教,欢迎留言,谢绝喷子。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猫叔说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17125183488051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