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泉州市> 正文

百城故www.maxmaya.com事丨追忆四十年旧时光,见证泉州城新发展

1978年,晋江陈埭镇坊脚村林氏3兄弟集资创办晋江首家联户办企业——纺织机械配件厂,无意中点燃了泉州民营经济“火种”。改革开放春风浩荡,这颗“火种”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泉州大地蔓延开来。四十年间,泉州化身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晋江经验”的诞生地。在企业数量、产值及就业人数等方面“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成为泉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是泉州城市的重要代名词,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脊梁。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40年城市崛起改变生活,泉州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狭窄的街道到宽阔的马路,从一片片农田、平房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自行车代步到汽车出行……

从1978年到2018年,泉州在旧貌换新颜的40年间,留下不少珍贵的老照片。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泉州人重温了40年来波澜状阔的历史,共同感受改革开放给这座城市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和影响,领略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感受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与激情。

工人文化宫:承载几代泉州人的美好回忆

作为古城泉州的文化中心,泉州市工人文化宫于1953年秋诞生了,65年来,文化宫影响了好几代人。对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文化宫或许是他们最初接触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对50后和60后来说,文化宫可能曾陪伴他们度过了大多数的休闲时光;对70后和80后来说,文化宫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美好的回忆。

如今,工人文化宫积极发挥“学校与乐园”的职能,广泛开展了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娱乐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改革开放40年来,泉州市工人文化宫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与变革,建设、规模、功能都发生了提升和变化。下面这一组市工人文化宫的新老照片,见证了工人文化宫40年来的的历史变迁,也承载许多泉州人的童年记忆。

80年代的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大门。“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八个字由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大大陈奋武题写。(泉州市工人文化宫 供图)

泉州市工人文化宫新貌。(陈敬聪 摄)

现今的泉州市工人文化宫进行改造建设,按照古城提质统一规划,改造为既受职工群众欢迎、又完美融入古城整体景观和氛围的文化活动中心。以“美妙的灯笼”为主题,包括153座大大台、1161座观众厅(其中有591位表决器座位)的大会堂和文化宫两大功能区域,提供职工文化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群众演出、电影放映、大型会议等多种公共服务。其室内设计融合了闽南建筑和泉州花灯两种代表性元素,建筑外表则有“花灯、风帆、海浪”肌理,红砖石、石刻木雕等融合展现了泉州文化。

每天有1万人次的职工群众走进泉州市工人文化宫,这里被誉为“不卖票的公园”,在这里职工“进得来,玩得起,喜欢来,玩得好”。2018年3月28日,由泉州市工人文化宫承办拍摄的微电影作品《了不起的泉州工匠——赖礼同》,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三届国际微电影展映盛典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

2019年泉州将建成备受瞩目的“四朵花瓣”,包含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图书馆、泉州科技与规划馆、泉州大剧院市民广场在内的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工人文化宫代表文化交流,整体以“文化刺桐”为设计理念,以中央露天广场为核心,四大建筑形成主花瓣,地下商业、下沉广场作为次花瓣,形成具有向心性复式花瓣平面体系。

泉州影剧院:光影流转四十年

泉州影剧院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0号。始建于1958年,195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落成开业,成为福建省内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老泉州人都爱把泉州影剧院称为“宽银幕”。1986年9月,影剧院观众厅被一场大火烧毁,影剧院重建期间,曾移至市区中山公园北面市体委训练馆,1989年10月1日经重建装修再度开门营业。如今,泉州影剧院是举行大型会议及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电影放映的重要文化阵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泉州影剧院从建设、规模、设施配套等都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下面这一组泉州影剧院的新老照片,呈现了一座影院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城市政治、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泉州影剧院是我市代表性建筑之一。其规模较大,共设有2009个座位。“泉州影剧院”五字由泉州知名书法家黄光汉题写。

以上老照片由泉州影剧院提供。

“改革开放后,不少电影恢复放映,影院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在影院上班很自豪,腰杆挺得直直的。”1980年,现任泉州影剧院办公室主任的许书青成为一名放映员。

“在那个年代还有一个职业叫跑片员,因为影片是通过一本本电影胶片拷贝来放映的,每本胶片可以播放10分钟。当时泉州城里的‘首轮影院’只有泉州影剧院、人民影院和侨光影院,而一部电影的拷贝仅有一套,大家便商量着每家的上映时间隔开30分钟。上一家放映完2本胶片,由跑片员骑自行车载着奔向下一家影院。”他回忆道,如果路上车掉链子或堵路了,银幕只能放一张“跑片不及”的幻灯片,夏天时影院只有吊扇,明明很闷热,大家也不吵不闹,等着新胶片的送达。

随着时代的变迁,泉州影剧院更换了数码放映机,从原来的木椅更换为软席,装上中央空调。许书青说,仅从售票方式便可窥见时代的巨大变化,“从人工售票检票,到用电脑联网购票,再到如今直接用手机选座购票,这在40年前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如今影剧院是泉州城重要的文化地标,也是举行大型会议及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主体建筑雄伟、壮观,富有闽南特色。拥有1800平方米的广场,豪华气派的观众大厅设有1152位高档软席,可供120名嘉宾就坐的大舞台配置台阶式大大台。2005年新建了77座位的观众小厅。此外还设有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观众休息区、影迷俱乐部等。

俄罗斯国立“小白桦”艺术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艺术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哈萨克斯坦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上海京剧院等中外著名艺术团体和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都曾在泉州影剧院登台献演。

这些照片,记录了泉州中山公园40年美好时光

泉州中山公园位于泉州市区北门威远楼北面,曾是泉州标志性场所。原址为清代督署,民国时期辟建为公园,50年代园内广场辟为足球场,纪念石碑及亭俱废。1957年建有围墙,1960年建灯光球场,1986年改为人民体育场。200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鲤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原有基础上作出修建性调整,将以往单一专类性质的体育公园,改变为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改革开放40年来,泉州中山公园建设、规模、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下面这一组中山公园的新老照片,见证了中山公园40年来的的历史变迁,也承载许多泉州人的童年记忆。

1974年,泉州市首届幼儿园体育运动会在中山公园举行,孩子们表演团体哑铃操。(黄百宁 摄)

2015年航拍的中山公园(郭晓斌 陈晓君 摄)

上个世纪80年代,体育场内一下雨就积水,泥泞不堪,跑道仅用煤渣铺就。到了90年代,随着侨乡体育中心等体育场场馆的建成,其体育场功能逐渐减弱。2000年,中山公园进行修建性调整,将以往单一性质的体育公园,改变为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2018年3月,中山公园全面进行翻新改造工程,除了田径场地外,此次工程还对原本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小型足球场再次进行整修,新增了排球场、轮滑场等场地,丰富中山公园的运动场地,让市民锻炼有了多元新选择。7月,中山公园的跑道华丽转身。在蓝天白云下,绿色的草坪,生机盎然的大树,搭配清新浪漫的蓝色跑道。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设施上的与时俱进,公园文化也从无到有。

2015年1月,孙中山铜像落户中山公园。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建立不朽功勋,中山公园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公园四周建成三处文化长廊,并增设中山亭、文化景观假山等等,在绿化方面进行提升。

穿越四十年——源和1916“文旅蝶变”之路

1916年,在青阳摆水果摊为生的庄杰茂、庄杰赶两兄弟巧变思路,做起蜜饯生意,酸甜爽口的蜜饯深受市民喜欢。20世纪50年代,庄家兄弟在泉州新门街建厂,后成为国有企业中侨集团的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源和堂”。

2010年,在原址厂房修旧如旧的基础上,源和堂改造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该园位于鲤城区新门街,园区占地188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源和1916改造自源和堂蜜饯厂、电视机厂、面粉厂等中侨集团下属厂房,现有入驻企业200多家,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科技孵化于一体,是泉州古城代表性的“文化会客厅”。2015年,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获评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下面这一组源和1916新老照片,见证了源和堂40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古城文化创意的蝶变复兴。

70年代末,源和堂工人晾晒蜜饯。

如今除了文化产业,新兴的诸如餐厅、酒吧,乃至车友俱乐部等动态产业的入驻,也给源和1916带来了新生的力量。

时下流行这样的说法,“中国梦,源和梦”,“北有798,南有1916”。如今的源和堂大门入口,工业风格依在,却多了浓浓的文创味道。虽然旧厂房已改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源和堂的百年老店铺仍然完好保留。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办,泉籍艺术家吴达新作品——五尊“飞天雅音”集体亮相“大麦仓”,在数千观众的见证下举行亮灯启动仪式,在一片惊叹声中完成首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源和1916作为闽南文化在中国保留最完整的创意产业园,致力于保护工业文明,始终坚持“创意为壳,文化为核”的精神宗旨,弘扬人文价值、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大众文化修养,逐步发展成为集创意、设计、文化、展示、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创园,成为中国以及海峡两岸的文化殿堂和创意聚集地。

从上面一幅幅上世纪的泉州老照片,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泉州的市容市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产生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全方位的繁荣,回望历史,不仅可以让人回忆起那个难忘的淳朴年代,更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变化,给民众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