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皇帝简史(7)之汉武帝刘彻——远征大漠匈奴的资本来自哪里?

姓名: 刘彻;

生卒年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享年69岁;

在位时间:54年,西汉第七任皇帝;超长的在位时间,是建立功业的基础;没时间的话,天才也没办法做事;

出身:上一任皇帝汉景帝的第十子,胶东王,刘邦的曾孙,汉文帝的孙子。

如何上位:经过残酷的后宫和权力斗争,其父汉景帝先废皇后和太子,后立其母为皇后,最后将6岁的胶东王立为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统治汉朝半个世纪。上位过程非常复杂,从中可见其背后母族方面的势力之强大。

如何死的:和秦始皇一样,病逝于出巡途中;

帝号含义:孝武皇帝,史称汉武帝,一个“武”字已经完全的表达了他武力征伐、开疆拓土、军功伟大的一生。称为“武”帝,已经慢慢定型为王朝武力最强大、开疆拓土最多,打击异族威胁最有力的皇帝的常用帝号了。

庙号“世宗”,所有能被追封为“宗”的皇帝,都是为本朝做出杰出贡献和莫大功绩的皇帝。祖是开国或第二任完成建国大业或完成帝国统一事业的皇帝,而“宗”,祖宗的宗、开宗立派的宗,都表示做出极大的历史贡献,取得非凡成就的皇帝。在汉朝时期的各种封号,还是很严谨,基本根据事实来定的,这也是得到全体儒家士大夫的认可的,而不是皇家自己封的。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的。

这些什么高祖、高祖、中宗、世宗等之类的说法,在唐以前,都是参照周朝时的惯例来定的。这也是儒家礼仪的基本要求。后来就很随意了,不必当真;

年号含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年号”这个带有日历、标示时间等作用的王朝专用标识。因为没有公元制之类的计算时间和标识时间的工具,所以汉武帝发明年号。是皇帝在位时为了区分执政时间段所用的。因为第一次使用这个东西,汉武帝几次改变年号都有一个“元”除了表示第一次有年号外,还充分显示了汉武帝的自信。

主要辅助大臣:主父偃、董仲舒、桑弘羊、苏武 、 司马相如、 李陵 、许昌 、田蚡、 庄青翟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犛、 田千秋、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公孙弘、儿宽、严助、朱买臣、张汤、金日磾、霍光、上官桀、司马迁等,可谓名臣辈出,星光闪耀。最重要是在位时间够长,大臣都去世了一茬又一茬了,他还在。

皇帝简史(7)之汉武帝刘彻——远征大漠匈奴的资本来自哪里?

生平:

汉武帝的一生,与其说是雄才大略、穷兵默武、多疑自负的一生,还不如说他是无奈的一生。之所以说他无奈,因为他的一生都是受到其聪明过人、得位不正和在位时间太长三个因素推动的的,或许他并没有过多的选择权。

首先,他之所以能成为太子继承皇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小就非常的聪明伶俐,深的其父汉景帝的喜爱。如果他小的时候表现不出彩,或许没有机会成为太子,毕竟他前面还有八九个兄弟等着上位。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他是通过母族和其他势力联合打败对手后非正常上位的,那么上位之后肯定要面临朝廷政治势力分裂、对手势力的威胁、天下民心不稳等政治问题。一直以来,解决得位不正、收拾天下人心的最好的办法,从来都是用政绩、用事实说话。用辉煌的功绩、治理能力、开疆拓土的荣耀、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怀来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是天命所归的皇帝。

所以,汉武帝的一生也摆脱了不了这个魔咒。他只有拼命的超越前辈,如秦始皇、汉高祖等大神,才能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皇位不是抢夺而来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聪明的人总是想做更多的事,总想比其他人做的更好。想要超越秦始皇、刘邦等圣王是很正常的想法。一个是千古一帝,一个是大汉帝国的创始人,你如何去超越?只能灭国战、扩大版图,增加人口,开创一个更大的天地。就像秦始皇统一六国,把秦国的版图扩大了好几倍一样,这就是聪明人汉武帝的终极理想。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富二代,有钱,这就更加能刺激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帝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匈奴,一个以嬴政、刘邦为榜样的雄才大略的帝王,怎么可能让一个蛮族不停的骚扰、欺负,这不是摸老虎的屁股吗?叔可忍婶不可忍,反击是必然的。也只有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才能实现他开疆拓土、打下整个天下的梦想。于是,无论是南方,东方、西方,只要是武力所能达到的地方,都成为了汉武帝的目标。因为他要超越秦始皇汉高祖,最后,他很幸运的达成了这些目标,成为了秦皇汉武之一,成为千古名君。

用更庸俗的说法,汉武帝之所以能将除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盘无法完全征服外,可以将东西南三方的所见的大地和民族都征服,也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够长。这么几十年的时间,有钱、有人才、有野心、也有政治的需求、更有强大的军力,谁也不能安稳的坐着不办事,怎么也要折腾一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汉武帝不就实现了吗,成为历史最红的帝王之一了吗?这也是被后世批评汉武帝穷兵默武、无法停止折腾的根本原因之一。

汉武帝另外一件被史学家诟病的事件就是“巫蛊之祸”,这次事件起因是汉武帝疑心太重,根源可能也是因为得位不正,一生都要面对各种反对势力的攻击。所以在其后期,随着皇子们的长大,权力斗争的加剧,都会引起汉武帝深藏心底的恐惧。所以,对于夺嫡、斗争、阴谋这些东西,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激烈的反弹。一个木偶公仔加上有心人的煽动下,最后导致皇后、太子自杀的悲剧。这也是汉武帝一生英明神武,在年老后发生的一大污点事件。

汉武帝一生育有六子六女,其后传位最小的第六子,刘佛陵,是为汉昭帝,在位13年。无子,帝位重回被逼自杀太子的孙子刘询一脉,是为汉宣帝,按儒家的说法,也是一个有为之君。天道轮回,历史兜了一圈,还是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最后还是由太子系承继大统,延续血脉。

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完善地方政府架构,提高行政和控制能力:在经过连续两朝的削藩后,地方藩王的势力已经被严重削弱。汉武帝在这个基础,还进一步推动推恩令的落实和执行,可以说完全解决的地方藩王的势力,再也无法成为威胁中央集权和皇帝派出的地方政府的力量。到了这一时期,算是基本完成了削藩任务,并取得圆满成功。

2、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地方事务、征税的复杂性等必然会提高。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地方政府的架构已经显得过于简单,人浮于事、贪污腐败等问题肯定也是开始恶化。所以,汉武帝推行了地方机构的改革,设置十三州刺史等官职,用于加强对地方政府、藩王、官员的监察。以便提高地方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税收征收的完成率。

3、随着地方政府的改革,国家的发展,人才需求激增,于是汉武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后来还建立了“太学”,用于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时候的科举制还要好几百年才被发明,人才只能靠推荐和察举。这是一个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汉朝的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而太学,主要是培养贵族和皇家子弟的,那才是可以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才,平民是没有机会进入太学的,那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在西汉,不关现代人将整个时代吹捧到多么高大尚的位置,始终还有非常浓厚的封建制的残余思想和社会习惯,平民只能下辈子还是平民,国家大事、统治特权是与他们无关的,劳动、纳税、服役才是他们的本分和命运之所在。

在削藩成功后,藩王方面的人才、开国功臣的后代,因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已经不适合汉武帝时期的朝廷使用。再加上削藩后,藩王已经没有管理地方的权力,所有地方只能由中央设置的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所以,人才的需求更大了。只能建立制度,从地方的大家族中选拔人才、经过在太学统一学习洗脑后进行任命使用。这也导致了后来被称为豪族、世家的大家族的快速崛起,以致后来成为一股影响国家,甚至是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的庞大势力的根本原因。东汉之后,更是豪族的天下,皇权反而没落了。

皇帝简史(7)之汉武帝刘彻——远征大漠匈奴的资本来自哪里?

4、既然”安内“已经完成,那么为”攘外“就是势在必行的了。汉朝最大的外在威胁,还是老对手,草原的匈奴。因为从汉朝建国之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期间,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办法对付匈奴。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采取了新的办法,派苏武、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希望能联合西域各国的力量,一起夹击匈奴。这种政策的效果不大,没有形成真正的对匈奴的夹击。但张骞到西域走了一圈回来后,去意外的开创了一条和西方进行文化交流和经商的商道。为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促进发展方面,起到 了极大的作用。也为汉朝的后来领土扩张、版图扩大、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地图作用。

5,修改立法,颁布太初历等,不断完善的一直使用上千年的旧历法,还通过新的历法进一步统一的全国的历书。对农业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信息交流沟通、政务往来、制定执行中央政策等方面,起到了明显 作用,对国家及后代影响极为深远。

对历史的影响:

1、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这里包括了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汉武帝的对外征战的频率和规模增加,需要更加强大的财政支持,所以推行了桑弘羊的建议,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大事情,盐铁专卖政策使用了近两千年,盐的专卖权直到近几年才取消,真的无法想象这些政策能持续到现在。

货币权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家主权,是上升到国家存亡和经济命脉的大事情。汉武帝时期推出的这个项目,初衷可能是为了统一货币,稳定经济发展、减少货币问题的扰民行为。但其实这是一项国家基本政策和主权,经济越发达,这个权利就越重要,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就越大。基本上从汉武帝开始,这项权利再也没有放开过,成为了皇权和政府权利的一部分。这些政策的先进性,足于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项真正伟大的创举,也正是因为这个创举,一举奠定了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国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汉民族传承两千年最重要的核心支撑力。可以说,没有董仲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就没有后来的以儒家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没有垄断性的科举考试,就没有儒家的发展和地位。没有儒家的发展,中国文化和汉民族能否有今天的地位和繁荣,同样未可知。所有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等方面所有功劳,都比不过这一项文化建设方面的功劳。

这个政策,除了奠定了儒家未来两千年的发展方向,还强力的结束了汉朝及以后,社会因为文化分歧和矛盾带来的分裂、纠纷、斗争甚至是战争。通过国家强权对文化进行统一,避免社会、朝廷上,因为文化理念的不同而带来的党争和内耗,极大的稳定了社会发展和政治关系,为汉朝及后来所有王朝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从这方面讲,董仲舒和汉武帝的对儒家文化的作用,并不亚于孔子的创始人的作用。 历史是欠汉武帝一个公平的文化建设方面的评价的 。

皇帝简史(7)之汉武帝刘彻——远征大漠匈奴的资本来自哪里?

3、奠定了后世汉民族王朝的基本版图:汉武帝时期借助雄厚的经济能力,建立了一支堪比秦始皇的军队的强大军事力量。通过多年的征战,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民族王朝的基本疆界。

也正是通过这次的版图扩充,为后世的皇帝提供了关于建功立业、关于扩大版图、关于征服方面的无限想象空间。所有的皇帝,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想要成为圣君好皇帝的时候,都会参照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榜样,再决定自己的行为。没有这种想象力,或许就没有对土地的渴望,就没有天下的概念,更加不会有恩加海内、泽被天下的宏伟目标。中国或者只是一个小国家而已。

本文作者:映像思维(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150979367429786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