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让文物活起来,让国宝会说话!——《徐州宝藏》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蔺相如凭着自身才智保住了和氏璧,但赵国却没能将其保住,这块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王手里。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自古以来,“和氏璧”就像一个谜,它究竟怎么样了?最终去了哪里?没有人说的清楚。也正因如此,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和氏璧”的美丽传奇。

虽然过程曲折离奇,但大多脚本一致:

秦王获得和氏璧后,将和氏璧做成了御玺,想要流传后代。然而秦二世而亡,这块御玺落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手里,并成了大汉的传国之宝。到了汉末,这块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等人之手,后由荆州刺史徐璆将此璧献给汉献帝。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那么问题来了,“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是如何完成无缝变身的呢?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据说,宋代有位学者也提出过与小编一样的疑问。(自豪中,勿打扰……)

也有人根据文献记载推测过,结果是……不能!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究竟能不能顺利变身,现在也说不清了,但玉璧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玉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史书典籍《尔雅•释器》对玉璧形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指的是边的宽度,而“好”则指中间圆孔的孔径,意思是说边宽大于孔径的就是璧;孔径大于边宽则为瑗;若边宽与孔径一致则为环。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玉璧是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器”之一。

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目前考古发现证明,玉璧在新石器时代既己出现,一直被沿用至清代,中间几乎从未断绝。新石器时代,玉璧就已经被赋予了神秘的礼器色彩,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汉代是玉璧发展的繁盛期,这一时期的玉璧承袭了战国玉璧的特点,材质多样、纹饰丰富、工艺高超,在使用制度等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玉璧的主要功能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作为礼器,有祭祀和瑞玉的功能。汉武帝曾用瑄璧于云阳宫祭祀天神泰一,还亲临黄河,沉白马、玉璧以祭河神。汉代百官朝贺时用璧,皇帝纳聘皇后用璧,体现的则是玉璧的瑞玉功能。

二是用作装饰,战国到汉代流行的组玉佩的顶部构件或底部坠饰往往是一件小型玉璧,组玉佩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君子道德行为礼仪的代表。

三是作为信物或馈赠品,《荀子·大略》中记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就是指用璧表达相见之礼,在交往时作为瑞信和凭证。

四是作为随葬品,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大墓中有众多的玉璧出土,常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主要有通天、用于灵魂升仙、财富象征、社会等级的标志等寓意。

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展厅展出的夔龙纹青玉璧,出土于狮子山西汉楚王墓,青玉质,用同心圆绳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外区为变形夔龙纹。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夔龙纹青玉璧

龙纹结构奇特,刻画正面龙头四组,龙头上有两个飘带状角向两侧延伸,与细而长的飘带状龙身缠绕。根据该玉璧的尺寸和出土位置,推测其应为楚王的敛尸玉璧。

这类夔龙纹玉璧是西汉时期较为流行的丧葬用玉,广州南越王墓、满城窦绾墓都出土有与这件玉璧形制和纹饰非常相似的玉璧。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南越王墓出土玉璧

徐州地区汉代玉璧主要出土于西汉楚王墓、刘氏宗族墓以及高等级官吏和贵族的墓葬中,一般的小型平民墓葬未有发现,体现了汉代玉璧的随葬制度,反映了身份等级的差异。

汉代人讲究厚葬,丧葬在汉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丧葬习俗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汉代人的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玉璧浑圆的形状、莹润光滑的质地以及抽象写意的纹饰,很容易使人产生与天的联想,有学者认为玉璧的出现就是依照先民心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制作的。到了汉代,玉璧象征的不仅是抽象的天地,并且被具体化用以象征日月。《汉书》中“日月合璧”的记载反映了人们对天体崇拜有了更形象更具体的认识,玉璧有了更明确的象征对象。玉璧自然成为沟通天人的媒介,成为死者进入天国的关键途径——“天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灵魂升仙,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的美好愿望。

费解!和氏璧与传国玉玺之间竟然……

组玉佩 南越王墓出土

徐州广播和徐州博物馆联袂打造文博探索类节目《徐州宝藏》

播出时间:

【本周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周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缪华|播制:文莉|编辑:智慧

「 特别鸣谢 」徐州博物馆

本文作者:徐州广播(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75602258654055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