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趣味故事——房玄龄深浮民心

房玄龄生于北周武帝建德八年(579年),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北魏和北齐为官,父亲房彦谦,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与朝野之间的才俊多有交往,他虽长期在隋朝做官,但以他的政治敏感觉察到隋必定长久不了,就想辞官不做。在任上他曾积极地为民众谋福利,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趣味故事——房玄龄深浮民心

房玄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这样气氛的长期熏陶,逐渐确定了治国安民、造福民众的志向,也培养了他的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还是在隋文帝时期,大多数人都称颂隋朝的功德,房玄龄却看出了其中潜藏的危机。他说:“隋朝本是篡夺了人家的权位,对百姓并没有建立什么功德,并未扎根人心的深处,只不过一味欺骗百姓而已。现在兄弟之间又互相争夺皇位,贵族们竞相享乐,又在内部互相钩心斗角,甚至骨肉相残。这样的王朝,其灭亡是跷足可待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房玄龄的看法是极有预见性的。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之时,房玄龄正任隋朝的隰城(在今山西汾阳)尉。李渊派其子李世民(后来的唐太宗)带兵去平定渭水以北地区,房玄龄经过分析比较,认为隋朝灭亡只是迟早的事,而在诸支起义军中,唯有李唐政权深明大义,极得民心,又能礼贤下士,将来必定能据有天下,于是,他就毅然抛弃了隋朝的官位,投奔了李世民。当时,李世民距他有八百里之遥,他“杖策谒于军门”,拜见了李世民。一谈之下,大为投机,李世民即委以渭北道行台记室参军的重要职务,把他当作重要谋士看待。从此,李世民与房玄龄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两人密切合作,使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房玄龄也成为一代名相。房玄龄跟李世民一起参加了许多次战斗,在平定隋朝大将,也是一员极富战斗力的骁将王世充的战斗中,房玄龄积极出谋划策,为取得这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在战斗的间隙,房玄龄陪同李世民去拜见一个叫王远知的道士,据说这王远知道行高深,能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年,是一位高人隐士。他们化装成普通人,“微服”私访,那王知远却一看即知,告诉李世民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从这以后,房玄龄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李世民,坚定了他追随李世民,辅其为天下英主的意愿。

李世民因赫战功而被封为秦王,又官居唐朝特设的天策上将”,势力很大。李世民还极其善于招揽人才,在秦王府中就有所谓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陆德明、孔颖达精通经学,姚思廉擅长文史,虞世南以书法名世,其余十数人也是当时的人杰才俊。在这“十八学士”当中,房玄龄居其首。在秦王府的十多年中为秦王李世民招致人才,是房玄龄的重要任务之

【解析】

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了解他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是“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的另外一层现实意义。总而言之,知已知彼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与人生定位,所以在选择发展舞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人错行,耽误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也不要心浮气躁,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而是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创造性地去等待机遇。

本文作者:mrzenglucky(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34084536470785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