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王莽

王莽是一个史学家评价好坏两端的人物,也是一个“穿越论”者很感兴趣的人物。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准备用“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处理国政”“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身死命殒”三篇文章来阐述对王莽的理解,不当的地方欢迎指正。

王莽能从外戚到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莽的“成功”与西汉外戚干政以及王莽对儒术的运用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一、短命皇帝与外戚干政

西汉最长命的皇帝是刘彻,活了70岁,最短命的是刘衎,活了14岁,平均年龄39.7岁。虽然过去的人命都不长,但是西汉皇帝的命似乎太短了一点。皇帝命短,皇后命却长,吕雉活了61岁,而王政君活了84岁,是历史上最长命的皇后之一。子弱母壮造成了西汉特殊的历史现象--外戚干政。西汉的历史,大概要用一半的篇幅来书写外戚,皇帝与外戚共同执政这一畸形产物,可以说是伴随了西汉的全程。

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吕雉

始作俑者吕雉。吕雉虽然是一个乡下女人,但是运用权力的手段让众多中国女性只能仰望。戚夫人被制成 “人彘”,是因为刘邦觉得刘盈软弱,某段时间有意把太子换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而刘盈即位后,吕雉就开始一系列的报复行为,才有戚夫人被制成 “人彘”这事。吕雉没有料到刘盈是个老实孩子,在参观完“人彘”后,连惊带吓,竟然大病一场,从此性格变化,终日花天酒地,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当了七年皇帝的刘盈撒手西去。刘盈之后,还有两个史书都未详细记载、前后只有8年的短命皇帝刘恭、刘弘。公元前180年3月,61岁的吕雉去世,孝文皇帝刘恒登基,而刘恒能当上皇帝的主要原因是刘恒的母亲薄姬娘家没人,众大臣不用担心外戚干政。从刘邦去世到吕雉去世,15年的时间内,吕雉临朝执政,打破了汉朝“外姓不王”“非功臣不候”的规矩,追封已故的大哥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等等。

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王政君

高潮者王氏。吕氏之后,伴随着西汉皇帝更替,陆续出现了窦氏、田氏、上官氏、霍氏、史氏、许氏、傅氏等外戚干政。但真正达到高潮,中断汉家历史的是王氏,前面的只是铺垫。王莽能走上权力巅峰,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是其姑妈—王政君。王氏不是豪门贵族,在当时并不突出,王政君开挂的人生才让王家从此进入权力核心。汉宣帝刘询在位时,王政君被选入宫中当服务员,如果没有什么奇遇,只是年龄大了之后出宫嫁人。然而,幸运就那么无缘无故地降临了。太子刘奭一个最宠爱的姬妾死后,终日闷闷,老子刘询心疼,让他挑选几个宫女陪伴,太子刘奭一眼挑中了当时已经19岁且姿色平平的王政君,亲近几次后,王政君不但怀孕还生下了个儿子—刘骜,且是刘奭的长子。刘奭即位后,王政君自然就成了皇太后。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如同吕雉的儿子刘盈一样,差点太子地位不保,换成刘奭的另一个儿子刘康(傅昭仪所生),等整日惊恐地位不保的刘骜登上皇位,环顾左右,发现满朝权臣都是外戚,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许皇后之父许嘉、丞相王商(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等等,自己可以信赖的只能是母后王家了,公元前33年(即位)封大舅舅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公元前29年又让另一个舅舅王商当了丞相;公元前27年,又封王谭等5个舅舅为侯爵。王家已经逐步把控朝政。

二、外戚干政为王莽提供了特殊土壤

刘骜在位期间,办了几件影响很大的事情:一是刘骜没有儿子,公元前8年立刘康的儿子刘欣为太子;二是与匈奴关系修好,西汉在丝绸之路上的影响达到顶峰;三是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候;赵飞燕当上了皇后,其妹赵合德当上了昭仪。公元前7年,刘骜驾崩在赵合德的床上,刘欣当上了皇帝。这几件事情对后面的影响可以说是无穷大。

从外戚到皇帝:王莽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刘欣与董贤

刘欣当皇帝之后,刘欣背后的傅家崛起,虽然王政君是皇太后,长江后浪推前浪,王太后怎么也比不上上刘欣的皇后傅氏,朝中肥缺大都被傅家抢走,没有王家啥事了,而王莽恰恰得罪了傅家,被赶回封地。本以为宦途就此结束,在家老实做人的王莽迎来了转机。刘欣短命,才当了7年皇帝就死了。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董贤,刘欣当太子时,董贤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仆从),刘欣当上皇帝之后,董贤被任命为郎官,然后一路升迁,22岁被任命为大司马。董贤为何如此被重用?这里有个故事,有次刘欣与董贤二人午睡,刘欣有紧急公务要办,准备起床,发现董贤压住了自己的袖子,为了不吵醒董贤,刘欣用刀割断袖子,这就是“断袖”的由来,也说明了刘欣有“断袖之癖”。刘欣的特殊爱好是董贤一路升迁的重要原因,并非董贤有什么治国理政之才。

刘欣驾崩,需要治丧,需要挑选新皇帝,可是董贤并不会。这时王莽看到了机会,与姑妈王政君一番密谋,出来协助董贤办理丧事,并借此机会架空、逼死在朝中没有势力、没有口碑的董贤,之后王政君下诏,要群臣推举大司马,墙头草自然明白怎么回事,王莽被举荐为大司马,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三、王莽不是儒学大家,但运用儒术最为娴熟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如此描述: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在众多王氏弟子中,王莽是一股“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的清流,其实也没办法,王莽的父亲王曼虽然是王政君的弟弟,但是死得早,没有封侯,王莽只能老实做人。事实上,王莽能成功,只能说是把儒学中的“孝悌忠信”运用得十分高明。

前面说了,王莽勤身博学,与其他王姓子弟的舆马声色佚游相高截然不同;王莽的父亲及哥哥早死,王莽虽然孤贫,却供养老母、嫂子,让侄儿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娶媳妇,得到了许多名人赞赏。

王莽的叔父王凤(大司马、大将军),得了重病,王莽在病床前侍候,亲自尝药、衣不解带,如此数月,王凤临死时,向太后王政君举荐王莽做了黄门郎,后面升到射声校尉。

王莽的叔父王商(丞相)觉得王莽也不错,就向朝廷建议,要把自己的封地的一半分给王莽,朝中其他大臣也觉得王莽不错,都极力举荐王莽。

请记住,这是西汉,具有“独尊儒术”的大环境,“贤人政治”十分管用

其实,这时候还有一个原因,王氏家族如王政君的哥哥弟弟们死的死、老的老,其他弟子没有突出人物,谁能继续在朝中为王氏代言是王政君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王政君也开始关注王莽,并暗示自己的儿子刘骜,该给风评极好的王莽点好处了,公元前16年,王莽封新都候。

我们不能说王莽是个假道学、伪君子或者把其他污水泼向他。任何历史人物都要放到所在的历史时期,过去的天子皇帝不都是顺应时代需要么?王莽,只是一个领悟到儒学要义的儒生,从而把儒学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人生各个阶段加以运用,儒术成就了王莽,但也害了王莽。这个将在后面两篇中提及。

#历史回眸#

#王莽#


写历史方面的东西很累,而且看的少、点赞的少。走过路过的君子请不吝赐赞。

本文作者:倚松赏鹤痴书童(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332507515361741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