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导读:公元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距离故都开封仅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宋高宗以12道金牌令岳飞退兵。随后,他回到临安,遭到秦桧陷害,被捕入狱,并以“莫须有”之罪被杀,成就千古冤狱。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悲愤了800多年的故事,我们在痛恨秦桧、张俊阴险歹毒,宋高宗自毁长城的同时,心里难免也要替岳飞惋惜:您真是愚忠啊!

不过,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岳飞当年如果不带兵回去,还有别的选择吗?

第一种选择是:不理会宋高宗,直接将那些金牌扔进烂泥堆里,然后领兵继续北伐,实现他直捣黄龙的美好愿望。

不过,这就相当于跟赵宋朝廷决裂,自立为王了。在南宋尚未失去人心的情况下,岳飞的响应者能有几何呢?这就非常难说了。

而如果他这样做,他的那些友军们,无论是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琦,还是那些凭一腔热血反抗金人的北宋遗民,就已经与岳飞成为了敌人了。

而且,失去了南宋朝廷的粮草、军饷、兵源补给,面对强悍的金军,岳家军能战斗到什么时候,也是一个未知数。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第二种选择是,既不顾宋高宗的皇命,也不再管抗金大业如何了,索性解甲归田,泛舟江湖。可是,岳飞就是岳飞,尽管他曾经因为一时生气而辞职,但决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荒废国事。所以,他不可能选择远走高飞、一走了之。在接到宋高宗的命令以后,他选择立即回军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岳飞“愚忠”的问题。而我们之所以对他产生了“愚忠”的印象,完全是被一些篡改过的历史所误导罢了。那么,编写这些历史的人,为何要这么做呢?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在岳飞死后的20年间,由于南宋的偏安政策,岳飞被朝廷塑造成为了一个大逆不道之人,秦桧把大量关于岳飞的文字资料进行了删减、销毁,秦桧的儿子秦熺甚至大胆修改了国史,肆意磨灭岳家军的战绩和岳飞的功勋。所以,在宋朝官史中,根本看不到郾城、颍昌大捷的记录,宋孝宗后来定的“中兴十三处战功”,也对这两次大捷只字不提。

而当1162年,岳飞被宋孝宗平反时,已经距离他故去整整过去了近20年,许多史料、事迹均已遗失,即便是寻找岳家军旧将,得到的事实也往往是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为此,岳飞的第三子岳霖,承担起了梳理岳飞历史事迹的任务,到他临终时,又把毕生收集整理的史料交给了他的儿子岳珂。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岳珂在父亲岳霖的基础上,终于在公元1218年,整理成了《鄂国金佗稡编》,此时虽然距离岳飞去世已经过去了近80年,但好歹还是恢复了部分历史真相。

但可惜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岳珂不可能完整的展现岳飞被杀的真实原因:

这是因为,他故意隐去了宋高宗与岳飞之间早就存在的矛盾。自1137年岳飞因不能统帅淮西军,愤而辞职,两人之间的裂痕就日渐加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到宋高宗下定决心要杀掉岳飞时,两人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秦桧只是充当了一个刽子手、马前卒而已。

岳珂在为爷爷岳飞整理史料时,为何要把他塑造成“愚忠”的形象?

只是,岳珂无法给大众还原这样的历史事实,他只能说宋高宗如何有恩于岳飞,而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秦桧身上,是秦桧这个金国奸细,将宋高宗蒙蔽了而已。

小结:岳飞与宋高宗君臣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其遇害的主要原因。秦桧固然身上不清白,但岳珂主观上把他的作用放大,而淡化宋高宗在“岳飞之死”中起的作用,这就给大众造成了岳飞乃是“愚忠”的印象。

本文作者:真观历史课(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36252526270925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