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市> 正文

三朝重臣张廷玉,一年仅有180两饷银,他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

清朝说清廉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廷玉,张廷玉确实是出了名的清廉从来不接受贿赂,那他是怎样靠一年180两的饷银养活自己和那一大家子人的?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说过,在京城,一身能拿得出手的官服也得百十两银子才能办妥(清朝官员的官服都是自己置办的),一顿能拿出手的宴席怎么也被百八十两银子。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算的话,张廷玉每天就只有吃馒头的份了,还不能是白面的,白面馒头在当时得要有对贵呀!每天两个杂面馒头,才能勉强保证张廷玉不被饿死,更别说官服了,一身官服就是他一年的饷银。这样算的话,张廷玉连着都养活不了,更别说娶妻生子了。

三朝重臣张廷玉,一年仅有180两饷银,他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

​灰色收入。在清朝一个七品的知县,一年只有45两银子的饷银,但是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人以外,还要养活师爷和衙门里的若干人员,这些人都要知县养,更别说张廷玉这样的官员,他要养的不仅仅只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那些谋士和谋士的家人。

但是有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就是所谓的“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这是区区一个知府能贪污下的吗?不,贪污才能贪污多少钱呀!知县,管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的财富而已,就算是要贪污也赚不了多少。

在说准确点,这些银子是知县盘剥百姓的。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淋尖踢斛”,对于“火耗银”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把!还有最近经常出现的“官司银”在说清楚点就是,在明清两朝里,最底下的那些官员都会普遍利用朝廷“搞收入”。

在知县有钱之后,他还必须往上“进贡”求包庇,这才能有恃无恐地把这些钱都揣进自己的口袋。不过这个“进贡”可不是像皇上进贡,是给自己的上司“进贡”再由自己的上司一层层的往上“进贡”

这就是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很多京城的官员根本不稀罕待在京城,最让他们想要的就是“封疆大吏”和各省督抚的位置。甚至有些人还要花几十万两银子去买这些肥缺,因为时间短,回报快。区区几十万用不了几天就赚回来了。

三朝重臣张廷玉,一年仅有180两饷银,他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

​“冰敬”和“碳敬”。还有一些名词大家应给也都听说过,比如“冰敬”和“碳敬”。这些就是“封疆大吏”孝敬六部的银子。

其实这种银子,本来就是一种针对明清两朝“低工资”的一种额外补助体系,在往浅显的说就是这是一个“潜规则体系”这些官员可以不主动去贪,但是下面的官员的孝敬必须得收。如果不收,你就是与整个官场为敌。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银子并不会影响一个官员的政治清誉,因为孝敬你这些银子的官员并不能借此机会向你提出任何要求。如果他要求你办事的话,还得额外给另外的银子。

这种银子,就连海瑞都得收,只是海瑞命苦,在张居正改革前,他作为一个二品大员,“冰敬、碳敬”的银子才几十两而已。而张廷玉每年仅“冰敬”和“碳敬”的银子就可以达到四千两。有了这种收入作为保障,就可以维持张廷玉相对清苦的生活了,他也不需要再去拿那些有辱清誉的银子。

还有就是张廷玉的清廉,就是他从来不收求他办事的银子,从来不收带有要求的银子。就像在《雍正王朝》中演的那样,年羹尧送的几筐橘子,几匹绸缎。结果张廷玉只收了一包天麻,还赠还了一盒湖笔。从这里就能看出所以张廷玉是非常注重名声,注重清誉的人。

三朝重臣张廷玉,一年仅有180两饷银,他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

​皇帝的赏赐。当然张廷玉还有其他的额外收入,那就是皇帝时不时赏赐给他的东西,虽然这些赏赐都以物品居多,所以这些东西只能放在家里,并不能变卖,虽然最后被乾隆抄家时全部抄走了。

这就是为什么张廷玉虽然不贪,但是也能顺利的活下来不至于让自己饿死的原因,其实,这只是他们灰色收入的一部分而已。张廷玉作为一个一品官员,每年过个生日,正妻过个生日,嫡子过个生日,那些侧室在过过生日,偶尔在纳妾,这些钱怎么都不会比那些所谓的孝敬少。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些东西是避免不了的,其实只要做得不太过分,一般睁只眼闭只眼就会当做没看见

本文作者:博雅君儒(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960552707417754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